(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怅(chàng):忧愁,失意。
- 幽独:孤独,寂寞。
- 眺望:远望。
- 风物:风景,景物。
- 凄以肃:凄凉而肃穆。
- 郊扉:郊外的门,指郊外。
- 炊烟:做饭时升起的烟。
- 秋原:秋天的原野。
- 旷:空旷。
- 薄阴:微弱的阴云。
- 翳(yì):遮蔽。
- 丛竹:密集的竹林。
- 禾黍:泛指庄稼。
- 悠悠:长久,遥远。
- 沮溺:指古代传说中的两位隐士,沮授和溺水,这里比喻隐逸的心境。
翻译
日出时天气清新,我在山中感到忧愁和孤独。 登上高处远望,风景凄凉而肃穆。 流水映照着郊外的门,炊烟从林中的屋舍散出。 秋天的原野多么空旷,微弱的阴云遮蔽了密集的竹林。 不时听到鸟雀的喧闹,因而想起庄稼已经成熟。 长久的隐逸之心,千载之后依然清晰可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日早晨山中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诗人通过“日出天气清”和“山中怅幽独”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在清新天气中的孤独和忧愁。诗中的“登高一眺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而“风物凄以肃”则进一步以凄凉肃穆的氛围烘托出诗人的心境。后文通过对流水、炊烟、秋原、阴云和鸟雀的描写,展现了秋日田园的宁静与生机,同时“悠悠沮溺心”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长久不变的心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诗人华察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