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建华亭学诗

· 袁凯
渠渠新学,徐卿始作。 伊谁克完,季子仲宽。 维此新学,始亦甚隘。 爰斤爰构,以就于大。 其大维何,有门言言。 有堂轩轩,有庑骞鞬。 有阶平平,高墉连连。 凿池溅溅,树木芊芊。 凡民之俊,其来如云。 小心鞠躬,不軿以勤。 维昔玄圣,训言斯明。 百工居肆,匪肆不成。 嗟嗟尔俊,亦既知止。 岂徒诵言,厥有微旨。 其旨维何,曰仁与义。 明明仁义,不远甚迩。 尔求其方,先我孝悌。 维此孝悌,为仁之始。 始于家邦,终于四海。 昔为棫朴,今则楩槠。 昔为珷玞,今焉璠玙。 是蓄是储,邦家之需。 嗟嗟尔俊,克就兹美。 谁其始之,徐氏父子。 徐氏父子,可谓曰贤。 我歌我诗,刻于学宫。 以告后人,以永其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渠渠:形容建筑高大宽敞的样子。
  • 伊谁克完:谁能完成。
  • 季子仲宽:人名,可能是指徐卿的儿子。
  • 爰斤爰构:一边砍伐木材,一边建造。
  • 言言:形容门高大。
  • 轩轩:形容堂宽阔。
  • 骞鞬:形容庑(走廊)高耸。
  • 连连:形容连续不断。
  • 溅溅:形容水声。
  • 芊芊:形容树木茂盛。
  • 軿以勤:勤勉不懈。
  • 玄圣:指孔子。
  • 百工居肆:各行各业的人在各自的岗位上。
  • 诵言:背诵经典。
  • 微旨:深奥的含义。
  • 璠玙:美玉。
  • 棫朴楩槠:均为树木名,比喻从简朴到华美。
  • 珷玞:石头,比喻粗糙。
  • 蓄储:储备。
  • 克就兹美:能够成就这样的美事。

翻译

这所宏伟的新学堂,是由徐卿最初建造的。谁能完成这项工程?是季子仲宽。这座新学堂起初也很狭小,一边砍伐木材,一边建造,逐渐扩大。它有多大呢?有高大的门,宽阔的堂,高耸的走廊,平坦的台阶,连绵的围墙。还开凿了水声潺潺的池塘,种植了茂盛的树木。所有来此的才俊,都如云般聚集,他们小心鞠躬,勤勉不懈。

古时的圣人孔子,他的训言非常明确。各行各业的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不努力就无法成功。这些才俊们,也已经明白了这一点。他们不仅背诵经典,还理解其中的深奥含义。这些含义是什么呢?就是仁和义。仁义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你们寻求方法,首先要学习孝悌。孝悌是仁的起点,从家庭和国家开始,最终影响到整个世界。

过去这里像简朴的树木,现在变成了华美的建筑。过去像粗糙的石头,现在变成了美玉。这些储备,是国家所需要的。这些才俊们,能够成就这样的美事。是谁开始的呢?是徐氏父子。徐氏父子,可以说是贤人。我歌颂这首诗,刻在学宫里,用来告诉后人,让它永远流传。

赏析

这首诗赞颂了徐氏父子建造学堂的功绩,并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学堂的今昔变化,诗人表达了教育能够提升人的品质,进而影响社会的观点。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学堂的宏伟和才俊们的勤奋,体现了明代文人对教育的重视和对贤人的推崇。

袁凯

袁凯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四卷。 ► 2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