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山居六咏

·
玉川家口尽风流,绝爱长须不裹头。 拾菌断厓双屩雨,捣茶破屋一灯秋。 饥寒未得文章力,忠孝空遗简策愁。 何用枯肠五千卷,无怀时节有书不。
拼音分享图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川:地名,这里指作者的家乡。
  • 家口:家人。
  • 风流:这里指生活态度潇洒不羁。
  • 长须:指男子留着长胡子。
  • 裹头:指用布或绸带包裹头部,古代男子的常见装束。
  • 断厓:断崖,陡峭的崖壁。
  • 双屩:双鞋。
  • 捣茶:制茶的一种方法,用杵在臼中捣碎茶叶。
  • 破屋:简陋的房屋。
  • 一灯秋:秋夜中的一盏灯。
  • 饥寒未得文章力:指在贫困和寒冷中,无法发挥出写作的才能。
  • 忠孝空遗简策愁:忠孝之志只能空留于简策(书籍)之中,带来忧愁。
  • 枯肠:比喻苦思冥想。
  • 五千卷:指读书很多。
  • 无怀:无所怀抱,无所牵挂。

翻译

我的家乡玉川,家人们都过着潇洒不羁的生活,特别喜爱留着长胡子而不裹头。在断崖边拾取菌类,双鞋在雨中沾湿;在破屋中捣碎茶叶,秋夜中只有一盏灯相伴。在贫困和寒冷中,我无法发挥出写作的才能,忠孝之志只能空留于书籍之中,带来忧愁。何必苦苦思索,读了那么多书,在这个无所牵挂的时节,还有必要读书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玉川家乡的简朴生活和内心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家人风流生活、断崖拾菌、破屋捣茶的生动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在贫困中无法施展才华的无奈,以及对忠孝之志无法实现的忧愁。最后,作者提出了对读书价值的反思,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曹文晦

元台州天台人,字伯辉,号新山道人。曹文炳弟。颖悟多识,雅尚萧散。不应征聘。有《新山稿》。(《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卷二〇九《元诗纪事》卷二三) ► 1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