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十器

·
烹不能鸣有近忧,羽毛之美为谁留? 几挥赤壁千年敌,借得衡阳六月秋。 蒲箑未书尚待贾,素纨捐箧有馀愁。 西风不受元规污,一幅纶巾对白鸥。
拼音分享图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烹不能鸣:指被烹饪的禽鸟不能鸣叫,比喻无用或被埋没的人才。
  • 羽毛之美:指禽鸟的羽毛美丽,比喻人的才华或美德。
  • 赤壁千年敌:指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比喻强大的对手或难以克服的困难。
  • 衡阳六月秋:衡阳在湖南,六月秋意指虽然时值夏季,但衡阳的气候凉爽如秋,比喻环境宜人。
  • 蒲箑:用蒲叶制成的扇子。
  • :通“价”,指价值。
  • 素纨:白色的细绢,常用来制作扇子。
  • 捐箧:捐弃在箱子里,比喻被遗忘或弃置不用。
  • 元规:指元朝的规矩或风气。
  • 纶巾:古代文士常戴的一种头巾,象征文雅。
  • 白鸥:象征自由与高洁。

翻译

被烹煮的禽鸟无法鸣叫,预示着近来的忧虑; 它们羽毛的美丽,又是为了谁而保留? 几次挥动蒲扇,仿佛能驱散赤壁之战的千年敌意; 借来衡阳六月般的凉爽秋意。 蒲扇尚未书写,尚待其价值被发现; 素白的扇子被弃置箱中,留下无尽的愁思。 西风不接受元朝的污浊, 我以一幅纶巾,对着白鸥,保持清高。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诗中“烹不能鸣”和“羽毛之美”对比鲜明,暗示了人才被埋没的悲哀。后文通过“赤壁千年敌”和“衡阳六月秋”的对比,展现了历史的沉重与现实的清凉。结尾的“纶巾对白鸥”则体现了作者坚守清高,不受世俗污染的志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深刻思考。

曹文晦

元台州天台人,字伯辉,号新山道人。曹文炳弟。颖悟多识,雅尚萧散。不应征聘。有《新山稿》。(《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卷二〇九《元诗纪事》卷二三) ► 1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