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衡山: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
- 福严寺:位于衡山的一座佛教寺庙。
- 般若:佛教术语,意为智慧。
- 庵居:指在寺庙中居住。
- 麻子:指麻籽,可食用。
- 衲头:指僧人的衣服,通常由多块布缝补而成。
- 颢气:清新的空气。
- 诗脾:指诗人的内心感受。
- 雷音:比喻佛法的声音,如雷鸣般震撼人心。
- 讲舌端:指讲经说法。
- 北山:可能指衡山北部的山峰或地区。
翻译
衡山的福严寺,般若寺的题目是梓上人所赋。 近处的山岭没有冰雪,寺庙居住容易感到寒冷。 饭食中麻籽煮熟,衣服补丁已经缝好。 清新的空气充盈在诗人的内心,佛法的声音如同雷鸣般在讲经时响起。 知道师傅生活最为清苦,回去后将在北山继续修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在衡山福严寺的清苦生活和对佛法的虔诚追求。诗中通过“近岭无冰雪,庵居易过寒”表达了山中气候的严寒,而“饭炊麻子熟,衣补衲头完”则展现了僧人简朴的生活状态。后两句“颢气诗脾里,雷音讲舌端”巧妙地将自然与宗教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宁静。结尾的“知师最清苦,归去北山干”则体现了诗人对师傅的敬仰以及对修行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诗人张翥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崇高追求。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
张翥的其他作品
- 《 乐平刘复初隐居四咏耕田 》 —— [ 元 ] 张翥
- 《 寄清远渭禅师 》 —— [ 元 ] 张翥
- 《 汶上早行图上清张道士写 》 —— [ 元 ] 张翥
- 《 破阵子 · 七夕戏咏 》 —— [ 元 ] 张翥
- 《 正一冲和宫杨弘道以虞学士诗求和 》 —— [ 元 ] 张翥
- 《 寄云门僧若邪溪兼题其松风阁二首 》 —— [ 元 ] 张翥
- 《 潞庄 》 —— [ 元 ] 张翥
- 《 谒仪则堂上方观听续撰释氏通鉴 》 —— [ 元 ] 张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