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劫馀:劫后余生,指经历了灾难后的残余。
- 金碧:指寺庙的辉煌装饰。
- 天王:佛教中的护法神。
- 按剑:手握剑柄,准备战斗的姿态。
- 踏魔女:踩在妖魔之上,象征战胜邪恶。
- 罗汉:佛教中的阿罗汉,指已达到涅槃的圣者。
- 弄珠:玩弄珠子,这里可能指罗汉的某种法力或修行状态。
- 老龙:指神话中的龙,这里可能象征着某种强大的力量或障碍。
- 蒲室:指僧人的居室。
- 千镫:指无数的灯火,象征智慧和光明。
- 渭川:河流名,这里可能指禅师所在的地方。
- 一派:一个宗派或流派。
- 分宗:分出新的宗派或流派。
- 西冈塔:地名,指某个塔所在的地方。
- 荒寒:荒凉寒冷。
翻译
自从在龙翔寺听到钟声,经历了劫难后,寺庙的金碧辉煌更加显著。天王手握剑柄,踩在妖魔之上,罗汉玩弄珠子,降服了老龙。蒲室中的千盏灯火,谁来继续照耀?渭川一派自成一宗。不知道今日的西冈塔,还留有几个荒凉寒冷中的松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龙翔寺的景象,通过天王、罗汉的形象,展现了佛教的威严与力量。诗中“劫馀金碧更重重”一句,既表达了寺庙历经劫难后的重生,也暗示了佛教的坚韧与不朽。后两句则通过蒲室灯火和渭川分宗的比喻,探讨了佛教传承的问题。结尾的西冈塔与荒寒松树,则增添了一丝孤寂与深远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未来的忧思与期待。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
张翥的其他作品
- 《 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为梓上人赋般若寺 》 —— [ 元 ] 张翥
- 《 左丞傅梦臣归老汾曲赋以寿之 》 —— [ 元 ] 张翥
- 《 怀天目山处士张一无二首 其二 》 —— [ 元 ] 张翥
- 《 阳曲义士薛氏旌表诗卷 》 —— [ 元 ] 张翥
- 《 雪巢为上清刘道士赋 》 —— [ 元 ] 张翥
- 《 蜕庵岁晏百忧薰心排遣以诗乃作五首 》 —— [ 元 ] 张翥
- 《 七月望对月 》 —— [ 元 ] 张翥
- 《 雪中早朝 》 —— [ 元 ] 张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