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仪则堂上方观听续撰释氏通鉴

· 张翥
平生方外朋,今识故乡僧。 史有春秋笔,谈空大小乘。 香厨朝饭面,古殿昼燃灯。 归路烟芜外,斜阳下道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è):拜访。
  • 仪则堂:可能是一个地名或建筑名。
  • 上方:高处,这里可能指寺庙的高处。
  • 续撰:继续编写。
  • 释氏通鉴:关于佛教的通史或著作。
  • 方外:世俗之外,这里指僧侣或修行者。
  • 春秋笔:指史书的笔法,讲究事实真相。
  • 谈空:谈论佛教的空性理论。
  • 大小乘:佛教的两大教派,大乘和小乘。
  • 香厨:寺庙中的厨房。
  • 烟芜:烟雾弥漫的荒地。
  • 道陵:道路旁的陵墓。

翻译

我一生中结交的朋友多在世俗之外,今天有幸认识了故乡的僧人。他的史书笔法如同春秋,讲究真实,谈论佛教的空性理论和大小乘教义。清晨,我在寺庙的厨房中用餐,白天则看到古殿中点燃的灯火。归途中,我穿过烟雾弥漫的荒地,夕阳斜照在道路旁的陵墓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拜访故乡僧人的经历,通过描述僧人的学识和寺庙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僧侣的清净与超脱。诗中“春秋笔”与“谈空大小乘”体现了僧人对史学和佛学的精深造诣。结尾的“烟芜”与“斜阳下道陵”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世俗之外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深情。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