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

· 张翥
朝为堂堂吟,暮为堂堂讴。 堂堂徒尔奇,堂堂徒尔忧。 不见膏与兰,煎燔祗自休。 勿以不遇故,弃捐经与史。 勿以势利故,弃捐廉与耻。 勿以行役故,弃捐山与水。 谓夜未遽央,已复明星明。 仰视何煌煌,白露忽沾裳。 怀人搅余心,何以勿永伤。 江北亦为客,江南亦为客。 为客多偪兀,何以安所适。 上有君与亲,下有妻与息。 在山则种榆,在隰则种蒲。 马牛必维娄,舟航必繻袽。 富贵富贵友,贫贱贫贱徒。 岁月来者多,江湖逝者远。 所得不可逝,所期不可返。 幸此世累轻,归去衡门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堂堂:形容正大、盛大。
  • :歌唱。
  • 膏兰:指香料,比喻美好的品质。
  • 煎燔:煎熬。
  • 不遇:不得志。
  • 弃捐:抛弃。
  • 经史:指经典和历史书籍。
  • 势利:权势和利益。
  • 行役:指旅途劳顿。
  • 未遽央:未结束。
  • 煌煌:明亮的样子。
  • 白露:秋天的露水。
  • :扰乱。
  • 偪兀:困顿不安。
  • 安所适:何处安身。
  • :低湿的地方。
  • :一种水生植物。
  • 维娄:系缚。
  • 繻袽:船上的破布,比喻修补。
  • 衡门:简陋的门,指隐居之所。

翻译

早晨我吟唱着堂堂的诗歌,晚上我又歌颂着堂堂的曲调。 这些堂堂的诗篇,只是徒然地显得奇特,徒然地让人忧愁。 看不见那些香料和兰花,它们在煎熬中自我消逝。 不要因为不得志,就抛弃了经典和历史。 不要因为权势和利益,就抛弃了廉洁和耻辱。 不要因为旅途劳顿,就抛弃了山水之美。 说夜晚还未结束,却已看到明亮的星星。 仰望天空,多么明亮,露水忽然沾湿了衣裳。 心中牵挂着远方的人,如何才能不长久地悲伤。 无论在江北还是江南,都是客居他乡。 作为客人总是感到困顿不安,何处才能安身呢? 上有君王和亲人,下有妻子和儿女。 在山上种植榆树,在湿地种植蒲草。 马牛需要系缚,船只需要修补。 富贵时与富贵者为友,贫贱时与贫贱者为伴。 岁月流逝,江湖远去。 所得之物不会逝去,所期望的却难以回归。 庆幸这世间的牵绊轻,归去隐居在简陋的门后。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堂堂的诗歌与现实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感受。诗中,“堂堂”一词反复出现,既是对诗歌的赞美,也暗含了对现实的不满。诗人通过对“膏兰”、“经史”、“廉耻”等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势利”、“行役”等现实困境的反思,展现了对高尚品质的坚守和对世俗的批判。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简陋的门后找到心灵的归宿,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纷扰世界的超脱。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