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七首

· 张翥
寒日迫县车,寸阴老愈惜。 晨趋理公务,暮返亲坟籍。 究往发孤愤,思来抱深惕。 理惬复相忘,神劬聊一息。 湛然拥襟坐,栩栩鼻端白。 千龄与化终,不朽在方策。 圣哲有明训,学道庶自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pò):接近,临近。
  • 县车:指古代官员的马车。
  • 寸阴:极短的时间。
  • 老愈惜:年纪越大越珍惜时间。
  • 坟籍:古代典籍。
  • 孤愤:因孤独而产生的愤慨。
  • 深惕:深深的警惕。
  • 理惬:理解并满意。
  • 神劬:精神劳累。
  • 湛然:清澈,这里指心境宁静。
  • 栩栩: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
  • 鼻端白:指静坐时呼吸平稳,鼻尖微白。
  • 千龄与化终:千年与变化终结。
  • 方策:古代的书籍。
  • 明训:明确的教导。
  • :或许,表示希望。

翻译

冬日的寒光逼近了官员的马车,每一寸光阴随着年老而愈发珍惜。早晨匆忙处理公务,傍晚回家则专心研读古籍。探究过去以发泄孤独的愤慨,思考未来则抱有深深的警惕。理解了道理后便相互忘却,精神疲惫时稍作休息。心境清澈地拥抱着衣襟静坐,呼吸平稳,鼻尖微白,生动而宁静。千年与变化终结,不朽的智慧记录在古籍中。圣贤有明确的教导,学习道理或许能自我增益。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珍惜和对学问的追求。诗中,“寒日迫县车”描绘了冬日的严寒和公务的紧迫,而“寸阴老愈惜”则突显了作者对时间的珍视。通过“晨趋理公务,暮返亲坟籍”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在忙碌与静思之间的平衡。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湛然拥襟坐,栩栩鼻端白”等句,传达了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体现了作者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学问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