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亭诸父夜酌

永漏报高阁,榴亭出夜筵。 紫檀熏宝鼎,银烛散青烟。 灵籁生修竹,香风入夏弦。 露浓罗袖重,歌遏酒杯传。 诸妇酣春梦,双娥失翠钿。 玉山推不倒,看月背花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永漏:古代计时器,这里指时间已晚。
  • 高阁:高楼。
  • 榴亭:石榴亭,一种亭子的名称。
  • 夜筵:夜间的宴席。
  • 紫檀:一种珍贵的木材,常用于制作香炉。
  • 宝鼎:珍贵的香炉。
  • 银烛:银制的蜡烛。
  • 灵籁:美妙的声音。
  • 修竹:修长的竹子。
  • 夏弦:夏日的琴弦声。
  • 露浓:露水浓重。
  • 罗袖:丝绸制成的衣袖。
  • 歌遏:歌声停止。
  • 玉山:比喻人的身体。
  • 月背花眠:月亮下,花儿似乎在睡眠。

翻译

时间已晚,高楼的钟声报时,石榴亭中开始了夜间的宴席。紫檀木的香炉中熏着香,银制的蜡烛散发出青烟。美妙的声音从修长的竹林中传出,香风伴随着夏日的琴弦声。露水浓重,使得丝绸衣袖显得沉重,歌声停止,酒杯在宾客间传递。妇女们沉醉在春梦中,双眉间的翠钿因醉酒而失去。人的身体虽然推不倒,但看着月亮,背对着花儿,似乎进入了梦乡。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夜晚宴会的场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宴会的热闹与宁静交织的氛围。诗中“紫檀熏宝鼎,银烛散青烟”等句,通过香炉和蜡烛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高贵而神秘的气氛。而“灵籁生修竹,香风入夏弦”则巧妙地以自然之声和风,增添了宴会的雅致和诗意。最后“玉山推不倒,看月背花眠”则以一种轻松幽默的笔触,描绘了宴会后人们的醉态,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和真实。

张玉娘

张玉娘

元松阳人,字若琼。号一贞居士。宋提举官张懋女。生有殊色,敏惠绝伦。嫁沈佺,未婚而佺卒。玉娘郁郁不乐,得疾卒,年二十八。文章酝藉,诗词尤得风人之体,时以班大家比之。有《兰雪集》。 ► 1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