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张翥
天上玉堂,海外瀛洲,山中蜕岩。甚六十四岁,出持使节,八千余里,来驻征骖。香火缘深,功名意薄,梦觉仙家雪满簪。桐花社,喜酒边莺燕,诗外云岚。 锦堂容我清酣。拥画烛、金钩手屡探。怪朗吟御史,笑回红粉,送归司马,泪湿青衫。蜀魄春多,塞鸿秋远,无限离情老不堪。空留意,在水光山色,江北江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堂:指宫殿,这里比喻高贵的居所。
  • 瀛洲:传说中的仙山,比喻遥远而神秘的地方。
  • 蜕岩:指隐居的山中,比喻超脱尘世。
  • 使节:古代使者所持的信物,这里指出使的任务。
  • 征骖:指远行的马车。
  • 香火缘:指宗教信仰或祭祀的缘分。
  • 功名意薄: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不强烈。
  • 桐花社:可能指一个以桐花为名的社团或集会。
  • 云岚:山中的云雾。
  • 锦堂:装饰华丽的厅堂。
  • 清酣:清醒而陶醉的状态。
  • 金钩:指华丽的挂钩,这里可能指酒杯的挂钩。
  • 朗吟:高声吟咏。
  • 蜀魄:指蜀地的灵魂,这里可能指蜀地的风物或文化。
  • 塞鸿:指北方的鸿雁,常用来比喻远方的消息或思念。

翻译

在天上高贵的宫殿,海外神秘的瀛洲,山中隐居的蜕岩。六十四岁时,我出使远方,八千余里,来到这里驻足。与香火的缘分深厚,对功名的追求却淡薄,梦醒时发现仙家的雪已满头。在桐花社,欣喜于酒边莺燕,诗外的山中云雾。

华丽的厅堂容我清醒而陶醉。手持金钩,频频探向画烛。御史高声吟咏,笑对红粉,送别归去的司马,泪湿青衫。蜀地的春意盎然,塞外的鸿雁已远,老去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离情。只能空留心意,在山水光色之间,江北江南。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晚年对功名的淡泊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通过“天上玉堂”、“海外瀛洲”等意象,展现了作者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和对尘世的超脱。诗中“香火缘深,功名意薄”一句,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宗教信仰的执着和对世俗功名的淡漠。结尾的“在水光山色,江北江南”则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留恋和对远方的深切思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