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都察院

柏台人散坐堆豗,默记滦江四往回。 发为廌冠容易雪,心因蜗角等閒灰。 惭无元素回天策,空负坡仙酹月杯。 两处飘零家万里,乱山遮断白云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都:元朝的都城,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
  • 察院:官署名,唐代监察御史的官署称察院,元以后废。这里指监察机构。
  • 柏台:即御史台,因汉御史府中列植柏树,故称。
  • 堆豗:读音为duī huī,困顿、懒散的样子。
  • 滦江:即滦河,在今河北省东北部。
  • 廌冠:即獬豸冠,古代执法官吏戴的帽子,这里指代执法官吏。
  • 蜗角:比喻微小之地。
  • 元素:指事物的本原、要素。
  • 坡仙:指宋代文学家苏轼,因其文才出众,被尊称为“坡仙”。
  • 酹月杯:指饮酒赏月,酹指以酒浇地,表示祭奠。

翻译

御史台的人们散去后,我独自坐着,显得困顿懒散。我默默地回忆着在滦江四次往返的经历。我的头发因为执法的辛劳而容易变得雪白,我的心也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轻易地感到灰心。我感到惭愧,没有像元素那样能够挽回天下的策略,也空自辜负了坡仙那样的饮酒赏月的雅兴。我在这两处地方飘零,离家万里,乱山遮挡了我的视线,看不到那白云堆积的地方。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官场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诗中,“柏台人散坐堆豗”描绘了官场的冷清与个人的孤寂,“发为廌冠容易雪”则形象地展现了执法工作的艰辛与岁月的无情。后两句“惭无元素回天策,空负坡仙酹月杯”则透露出作者对未能施展才华、改变时局的遗憾,以及对文人雅趣的向往与失落。结尾的“两处飘零家万里,乱山遮断白云堆”更是以乱山和白云为意象,抒发了作者对遥远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无奈。

张养浩

张养浩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第23代孙。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官职。在任监察御史时,因批评时政而为权贵所忌,被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因其父年迈,无人照顾,于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辞官家居,此后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见饥民困苦万分,难以周济,竟为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不久便积劳成疾病卒。追封滨国公,谥文忠。 ► 1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