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望观帝师发思跋影堂

· 张翥
佛子来西竺,巍然南面尊。 法筵花散漫,香殿玉温黁。 龙象诸天下,钟螺竟日喧。 朝观立随喜,如在给孤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此处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 帝师:指佛教中的高僧,此诗中特指元朝时期的藏传佛教高僧。
  • 发思跋:藏传佛教中的一个术语,意指修行者在冥想中达到的一种境界。
  • 影堂:供奉高僧遗像的殿堂。
  • 西竺:指印度,佛教的发源地。
  • 巍然:形容高大的样子。
  • 南面尊:古代以南面为尊,此处指高僧的地位尊贵。
  • 法筵:举行佛教法事的场所。
  • 花散漫:形容法筵上鲜花散落的样子。
  • 香殿:供奉佛像的殿堂,常焚香。
  • 玉温黁:形容香殿内的氛围温馨而庄严。
  • 龙象:佛教中用来比喻高僧或修行者的力量和威严。
  • 诸天:佛教中的天界神祇。
  • 钟螺:寺庙中用来报时的钟和螺号。
  • 竟日:整天。
  • :喧闹。
  • 朝观:早晨参观。
  • 随喜:佛教用语,指因他人的善行或功德而感到欢喜。
  • 给孤园:佛教传说中的一个地方,是佛陀讲经的地方,此处比喻诗人参观的影堂。

翻译

四月十五日,我参观了帝师的影堂,这位来自西竺的高僧,巍然屹立,地位尊贵。法筵上鲜花散落,香殿内氛围温馨而庄严。龙象般的高僧和天界的神祇,整日听着钟螺的喧闹声。早晨参观,我感到欢喜,仿佛置身于佛陀讲经的给孤园。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参观帝师影堂的场景,通过对法筵、香殿、龙象等佛教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庄严与神圣。诗中“巍然南面尊”一句,既表达了高僧的尊贵地位,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的敬仰。结尾的“如在给孤园”则巧妙地将参观的体验与佛教传说相结合,增添了诗意的深远。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