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闽僧秀嵓寄竹溪僧

· 张翥
望入南云无去鸿,凭谁持饷一瓶空。 诗来万里燕台下,寺在三山冶县东。 戏瓦空中惟见水,挂幡窗外自摇风。 我今也拟辞簪绂,去作岩居三老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别人诗作的原韵作诗。
  • 闽僧秀嵓寄竹溪僧:闽地的僧人秀嵓寄给竹溪的僧人的诗。
  • 南云:南方的云,这里指远方。
  • 去鸿:离去的鸿雁,比喻远行的朋友或消息。
  • 持饷:携带食物。
  • 一瓶空:空瓶,比喻没有携带任何东西。
  • 燕台:古代燕国的台,这里指北方。
  • 三山冶县: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戏瓦:瓦片,这里指屋顶。
  • 挂幡:悬挂的旗帜。
  • 簪绂:古代官员的冠饰,代指官职。
  • 岩居:在山岩间居住,指隐居。
  • 三老翁:三位老者,这里指隐居的老人。

翻译

望着南方的云,却没有见到离去的鸿雁,有谁能够携带一瓶空空如也的东西给我呢?你的诗从万里之外的燕台下传来,而寺庙则坐落在三山冶县的东边。屋顶的瓦片仿佛在空中戏水,窗外的旗帜随风自摇。我现在也打算辞去官职,去山岩间与三位老者一同隐居。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南云、去鸿、燕台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戏瓦空中惟见水,挂幡窗外自摇风”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静物赋予动感,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结尾处“我今也拟辞簪绂,去作岩居三老翁”,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