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道提举重临江浙诸君喜而赋诗且以为南北生徒有所矜式之贺

圣朝辞令务宣通,庠校横陈比頖宫。 不但函三遗字体,要将贞一变民风。 官师间出非无谓,恩命重沾合至公。 借径早摅经济策,吾侪空老簿书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庠校(xiáng xiào):古代的学校。
  • 頖宫(pàn gōng):古代的学宫,指学校。
  • 函三:包含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 贞一:坚定不移的道德原则。
  • 官师:指官员和教师。
  • (shū):抒发,表达。
  • 经济策:治理国家的策略。
  • 簿书丛:指繁琐的文书工作。

翻译

圣明的朝廷重视使命令和教诲传达无阻,学校遍布如同古代的学宫。 不仅传授文字知识,更要坚守纯粹的道德来改变民风。 官员和教师的共同出现并非偶然,恩泽广泛覆盖,极为公正。 通过这些途径,我们应尽早表达治理国家的策略, 我们这一代人不应空老于繁琐的文书工作之中。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当时教育政策和官员任命的赞赏,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官员和教师在社会中的作用。诗中“庠校横陈比頖宫”描绘了学校教育的普及,而“不但函三遗字体,要将贞一变民风”则强调了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道德。最后两句“借径早摅经济策,吾侪空老簿书丛”则反映了作者对于实际治理国家策略的渴望,以及对繁琐文书工作的不满,体现了作者对于时代责任的认识和自我期许。

曹伯启

元济宁砀山人,字士开。李谦弟子,笃于学问。世祖至元中为兰溪主簿,累迁常州路推官,明于决狱。延祐间历真定路总管,治尚宽简,民甚安之。五年,为司农丞,至江浙议盐法,置六仓,规定输运之期、出纳次序。至治间历官集贤学士、侍御史,迁浙西廉访使。泰定帝时,辞官归,优游乡社。性庄肃,奉身清约,在中台,所奖借名士尤多。有《汉泉漫稿》,一作《曹文贞公诗集》。 ► 4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