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月彦明省郎

· 高明
摇落关河万木空,征途日暮感飘蓬。 天寒为客吴江上,夜雨读书山寺中。 伯乐何时过冀北,扬雄谩自赋河东。 黄尘冉冉貂裘老,殊愧南邻桑苧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摇落:凋谢,脱落。
  • 关河:关隘与河流,指边疆。
  • 飘蓬: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吴江:指江南地区。
  • 伯乐:古代著名的相马人,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
  • 扬雄:西汉文学家,此处指自比扬雄,有才华却未被重用。
  • 谩自:空自,徒然。
  • 河东:地名,今山西省一带,扬雄的故乡。
  • 黄尘:黄色的尘土,比喻世俗的纷扰。
  • 冉冉:渐渐。
  • 貂裘:貂皮制成的衣服,象征富贵。
  • 桑苧翁:指隐居的老人,桑苧是桑树和苧麻,代表田园生活。

翻译

关河边的树木凋零,一片空寂,我在日暮的征途中感到漂泊无依。 在寒冷的天气里,我作为旅人停留在江南,夜晚在山寺中听着雨声读书。 不知何时能有伯乐来冀北识马,而我像扬雄一样,空有才华却只能自赋河东。 黄色的尘土渐渐沾满了我的貂裘,我感到自己老了,特别羡慕南邻那位隐居的桑苧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摇落”、“飘蓬”等词语,传达了诗人对边疆荒凉景象的感受和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后两句以伯乐和扬雄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虽有才华却未被赏识的苦闷。最后,诗人以“黄尘冉冉貂裘老”自况,流露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田园隐居生活的羡慕。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高明

元明间浙江平阳人,一说永嘉人,名明,以字行,号菜根道人。元顺帝至正五年进士。授处州录事,辟行省掾。方国珍据浙东,欲留置幕下,不就,旅寓鄞县栎社。明初,太祖闻其名,征召之,以老疾辞。作《琵琶记》,为南曲名著。有《柔克斋集》。 ► 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