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儒臣:指有学问的官员。
- 金瓯:比喻国家疆土完整,也指国家。
- 玉烛:比喻政治清明,社会和谐。
- 宣室:古代宫殿名,这里指朝廷。
- 前席:指在皇帝面前陈述意见。
- 嘉谟:好的策略或建议。
翻译
日月之光照耀着海滨之地,东南的声威和教化归属于有学问的官员。 天降的恩泽如同沉重的金瓯,万里的山河如同新燃的玉烛般清明。 田野丰收,贡赋充足,江湖平静,风尘止息。 此行你将前往朝廷,在皇帝面前陈述你的好策略。
赏析
这首诗是高明送别苏伯修赴任京兆尹时所作,诗中赞美了苏伯修的学识和即将担任的重要职务。通过“日月垂光”、“金瓯重”、“玉烛新”等意象,描绘了一个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盛世景象。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苏伯修能够为国家带来丰收和安宁的期望,以及对其在朝廷中能够提出宝贵建议的信心。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宏大,充满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国家的忠诚。
高明
元明间浙江平阳人,一说永嘉人,名明,以字行,号菜根道人。元顺帝至正五年进士。授处州录事,辟行省掾。方国珍据浙东,欲留置幕下,不就,旅寓鄞县栎社。明初,太祖闻其名,征召之,以老疾辞。作《琵琶记》,为南曲名著。有《柔克斋集》。
► 48篇诗文
高明的其他作品
- 《 王节妇诗 》 —— [ 元 ] 高明
- 《 开元人物图 》 —— [ 元 ] 高明
- 《 杨季常约至山中既而不果因以诗寄三首 》 —— [ 元 ] 高明
- 《 题兰 》 —— [ 元 ] 高明
- 《 夏夜独坐简胡无逸二首 》 —— [ 元 ] 高明
- 《 子素先生客夏盖湖上欲往见而未能因赋诗用简仲远徵君同发一笑 》 —— [ 元 ] 高明
- 《 杨季常约至山中既而不果因以诗寄三首 》 —— [ 元 ] 高明
- 《 西湖葛岭玛瑙寺僧芳洲有古琴二一名石上枯一名蕤宾铁为赋诗二首 》 —— [ 元 ] 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