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红英春雨惜花

· 张翥
莺声寂。鸠声急。柳烟一片梨云湿。惊人困。教人恨。待到平明,海棠应尽。 青无力。红无迹。残香剩粉那禁得。天难准。晴难稳。晚风又起,倚阑争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莺声:黄莺的叫声。
  • 鸠声:斑鸠的叫声。
  • 柳烟:形容柳树枝叶茂密,远看如烟雾。
  • 梨云:形容梨花盛开如云。
  • 惊人困:让人感到困倦。
  • 平明:天亮时分。
  • 海棠:一种观赏植物,春天开花。
  • 青无力:形容植物因雨而显得无力。
  • 红无迹:形容花因雨而凋谢无踪。
  • 残香剩粉:指花谢后残留的香气和花粉。
  • 天难准:天气难以预测。
  • 晴难稳:晴天难以持续。
  • 倚阑:倚靠在栏杆上。
  • 争忍:怎能忍受。

翻译

黄莺的叫声渐渐消失,斑鸠的叫声却急促起来。柳树枝叶茂密如烟,梨花盛开如云,都被雨水打湿。这雨让人感到困倦,让人心生恨意。等到天亮,恐怕海棠花都要凋谢了。

植物因雨显得无力,花儿因雨凋谢无踪。花谢后残留的香气和花粉,怎能经得起这样的天气。天气难以预测,晴天难以持续。晚风又起,我怎能忍受,只能倚靠在栏杆上,望着这一切。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雨中的景象,通过对莺声、鸠声、柳烟、梨云等自然元素的细腻刻画,表达了作者对春雨带来的困倦和花儿凋谢的无奈与惋惜。诗中“青无力”、“红无迹”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植物和花朵在雨中的无力与消失,增强了诗的感染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愁。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