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州龙门镇韩母刘孝节卷

· 张翥
韩家门外立双楹,丹染旌书照路明。 此媪何如陶母传,诸郎具是董生行。 春泉跃鲤饶佳味,晓树啼乌有喜声。 孝节从来贫始见,秦台那用筑怀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云州:古代地名,今山西省大同市一带。
  • 龙门镇:地名,位于云州。
  • 韩母刘孝节:指韩家的母亲刘氏,以孝顺和贞节著称。
  • 双楹:两根柱子,这里指门前的两根柱子。
  • 旌书:用以表彰的文书或旗帜。
  • 陶母传:指陶渊明的母亲,因其贤德而被传颂。
  • 董生行:指董仲舒,西汉著名儒学家,这里比喻韩家的儿子们都有董仲舒那样的才德。
  • 跃鲤:鲤鱼跳跃,常用来比喻吉祥或喜庆之事。
  • 饶佳味:味道丰富,这里指食物美味。
  • 晓树啼乌:清晨树上乌鸦的叫声,常被认为是吉祥的预兆。
  • 秦台:指秦始皇的宫殿,这里比喻高贵的地位。
  • 筑怀清:筑,建造;怀清,指心怀清白。这里指不需要建造高贵的宫殿来显示清白。

翻译

韩家门前立着两根柱子,红色的表彰文书照亮了道路。 这位老妇人如同陶渊明的母亲一样贤德,韩家的儿子们都像董仲舒那样有才德。 春天的泉水中有鲤鱼跳跃,增添了美味,清晨的树上乌鸦啼叫,传来了喜讯。 孝顺和贞节往往在贫穷时才能显现,高贵的地位并不需要用宫殿来证明清白。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韩家门前的景象和韩母刘孝节的美德,赞扬了韩家的孝道和贞节。诗中运用了陶母和董生的典故,以及鲤鱼跳跃和乌鸦啼叫的意象,来象征吉祥和喜庆,表达了作者对韩家美德的敬仰。最后两句强调了孝节在贫穷中的珍贵,以及清白不需要外在的奢华来证明,体现了作者对内在美德的重视。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