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松楸(sōng qiū):松树和楸树,常用来象征长寿和坚贞。
- 赊(shē):远。
- 陌上(mò shàng):田间的小路。
- 愠见(yùn jiàn):因不悦而显现出的表情。
- 蓓蕾(bèi lěi):花蕾,未开放的花朵。
翻译
春雨滋润着松树和楸树,我远远地望着,春城里的杨柳随风轻舞,仿佛舞动着腰肢。 我这个远在四千里外的江南客,坐在田间小路上的马车中,欣赏着五百里的风光。 因为归期迟迟未定,我很少派遣信使,而仆人们多因不悦而显露出苦思家的表情。 公务之余,稍稍安慰了我凄凉的心情,那枝头上含苞待放的红杏花,带来了一丝生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雨中的景色与旅人的心情。诗中,“春雨松楸”与“春城杨柳”形成了鲜明的自然画面,而“四千里地江南客”则突出了旅人的孤独与遥远。后两句通过“儿为归迟”与“仆多愠见”表达了旅人对家的思念及仆人的不满。结尾的“蓓蕾一枝红杏花”则巧妙地以春天的生机盎然,来象征旅人心中的一线希望与慰藉。
张伯淳
伯淳,字师道,杭州崇德人。少善书法,宋末应童子科,□宗命给巨笔大纸写之。伯淳书天字在纸中间以进,诘之,对曰:「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宗喜,遂中选。寻举进士,累除太学录。元至元二十三年,用荐者言,授杭州路儒学教授,迁浙东道按察司知事。二十八年,擢福建廉访司知事。岁馀,召至阙下,论事数十条,皆当世急务,辞意剀切,世祖为之动容。命至政事堂,将重用之,固辞。授翰林直学士,谒告归,授庆元路总管府治中。大德四年,即家拜侍讲学士。明年造朝,扈从上都。又明年卒,谥文穆。师道称赵魏公孟頫为内弟,与巴西邓文原同直词林,情义款洽。文原尝谓师道为文,耻尚钩棘,而春容纡馀,铿乎如金石之交奏,然不喜以藻翰自能,殁后无成稿。其子河东宣慰副使采,长孙武康县尹炯,访求遗逸,釐为十卷。蜀郡虞集为序,刊之右塾,时至正六年也。
► 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