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王宪使贺总制胡公得平阳诗韵

· 陈镒
平阳一旦送降旗,大将威名众所知。 聚石江流分八阵,通途海国绝他岐。 许君剑在蛟须斩,韩子文成鳄定移。 盖世功勋垂不朽,绣衣使者著声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和: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
  • 宪使:古代官名,指掌管法律的官员。
  • 总制:总督的别称,指地方上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
  • 平阳:地名,今山西省临汾市。
  • 降旗:投降时悬挂的旗帜,表示投降。
  • 大将:高级将领。
  • 聚石江流:指在江中用石头布阵,比喻军事布局。
  • 八阵:古代的一种阵法,相传为诸葛亮所创。
  • 通途海国:指海上交通要道,海国指沿海地区。
  • 绝他岐:断绝其他的路,意指完全控制。
  • 许君剑:指许逊的剑,许逊是东晋时期的道士,传说他能斩妖除魔。
  • 蛟须斩:斩断蛟龙的胡须,比喻战胜强大的敌人。
  • 韩子文:指韩愈的文章,韩愈是唐代文学家,曾写《祭鳄鱼文》。
  • 鳄定移:指鳄鱼被韩愈的文章感动而迁移,比喻用文才感化恶人。
  • 绣衣使者:古代官名,指监察官员,这里指胡公。
  • 著声诗:指创作有声望的诗歌。

翻译

平阳城突然挂起了投降的旗帜,大将的威名众所周知。在江中用石头布下八阵图,控制了海上交通要道,断绝了其他路径。许逊的剑能够斩断蛟龙的胡须,韩愈的文章能够感化鳄鱼迁移。这样盖世的功勋将永垂不朽,而监察官员胡公也因此创作了有声望的诗歌。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一位大将的军事才能和威名,通过“聚石江流分八阵”和“通途海国绝他岐”描绘了其军事布局的巧妙和控制力的强大。同时,通过许逊和韩愈的典故,比喻了大将的英勇和智慧。最后,提到胡公的诗歌,暗示了这位大将的功绩被文人所传颂,其功勋将永远被后人铭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陈镒

陈镒

元处州丽水人,字伯铢。尝官松阳教授。后筑室午溪上,榜曰菉猗,因以午溪为集名。工诗。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