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毛仲章文学弃诸生隐居自适铜梁张使君有真逸之目须予诗阐之因成短歌一首
中丞积金倾五侯,有孙了不挂双眸。
手携束书废箸出,日与西京数子游。
自言生命无贵格,半幅青衫消不得。
但可人传毛氏诗,何须色喜庐江檄。
张卿采访过吴门,与生意气时相闻。
手题真逸榜茅屋,又见华阳陶隐君。
老夫月旦落人口,那用区区寻敝帚。
纵汝于名未尽忘,不在身前在身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中丞:古代官职名,相当于副宰相。
- 积金倾五侯:形容财富巨大,足以倾倒五侯(五位诸侯)。
- 了不挂双眸:完全不放在眼里。
- 束书废箸:束起书籍,放弃筷子,意指放弃学业和世俗生活。
- 西京数子:指西京(长安)的文人。
- 无贵格:没有高贵的命格。
- 半幅青衫:指简朴的衣着,比喻清贫。
- 庐江檄:指官职,庐江是地名,檄是文书,这里指官职。
- 张卿:指张使君,卿是对官员的尊称。
- 采访:指巡视、考察。
- 吴门:指苏州,古称吴门。
- 真逸:指真正的隐逸之士。
- 华阳陶隐君:指陶渊明,华阳是陶渊明的别号。
- 月旦:指评论、品评。
- 区区:微小,这里指微不足道的评价。
- 敝帚:破旧的扫帚,比喻不值钱的东西。
翻译
中丞的财富足以倾倒五位诸侯,但他的孙子毛仲章却完全不把这些放在眼里。他手携书籍,放弃世俗生活,每天与西京的文人们交往。他自己说没有高贵的命格,穿着简朴的衣衫,却不愿意被人传颂他的诗作,也不因官职而喜形于色。
张使君巡视到苏州,与毛仲章的意气相投,时常听闻。他亲手题写“真逸”二字在茅屋上,又像华阳的陶渊明一样隐居。我这个老者对毛仲章的评价已经传开,那些微不足道的评价我并不在意。即使你对名声还未完全忘怀,那也不过是在生前或死后的事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毛仲章放弃世俗富贵,选择隐居生活的态度,以及他与张使君的交往。诗中通过对比中丞的财富与毛仲章的清贫,突出了毛仲章的高洁品格。同时,通过张使君的赞赏和题字,表达了作者对毛仲章隐逸生活的肯定和尊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