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诸功臣像二十六首故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参军国事太傅中军右丞相征北大将军魏国公中山徐武宁王达

孝皇昔御天,九宇开人文。 朴哉刘文靖,力欲使之淳。 秉揆若无言,造膝时有陈。 六卿握斗杓,盎然万物春。 及乎弥留际,千古一君臣。 时移道乃见,事屈志恒伸。 高卧洛水阳,远与文富伦。 九十称地仙,去亦当明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孝皇:指明朝的皇帝,这里特指明孝宗朱祐樘。
  • 九宇:指天下。
  •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 刘文靖:人名,可能是指刘基,明朝初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 秉揆:执掌政务。
  • 造膝:亲近皇帝,参与机密。
  • 六卿:古代官职,指六部尚书。
  • 斗杓:北斗七星中的斗和杓,比喻重要的职位或权力。
  • 盎然:充满生机的样子。
  • 弥留际:指人临终之时。
  • 事屈志恒伸:事情虽然受挫,但志向始终不渝。
  • 洛水阳:洛水的北岸,指洛阳一带。
  • 文富伦:指文化繁荣,人才辈出。
  • 九十称地仙:指长寿的人,地仙是对长寿者的美称。
  • 明神:指死后成神。

翻译

明孝宗曾经统治天下,开启了全国的文化繁荣。刘文靖虽然朴实无华,但他的努力使得社会更加淳朴。他执掌政务时言语不多,但在皇帝面前时常有所陈述。六部尚书掌握着重要的权力,万物似乎都充满了生机。到了孝宗临终之时,他们成为了千古一帝一臣的典范。尽管时代变迁,但他们的志向始终不变。刘文靖在洛阳北岸高卧,远离朝政,与文化繁荣、人才辈出的时代相得益彰。他活到九十岁,被称为地仙,死后也应当成为神明。

赏析

这首诗赞颂了明孝宗时期的政治清明和文化繁荣,特别是对刘文靖的忠诚和智慧给予了高度评价。诗中通过对比刘文靖的朴实无华与他在政治上的重要作用,展现了他的谦逊与才干。同时,诗也表达了对孝宗与刘文靖君臣关系的敬仰,以及对他们坚守志向、不随时代变迁而改变的崇高精神的赞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对明朝初期政治文化的一次深刻回顾。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