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诸功臣像二十六首故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参军国事太傅中军右丞相征北大将军魏国公中山徐武宁王达
卫公田家子,神勇自天授。
十六冠军锋,二十寄戎首。
洪都既如盘,襄樊同拉朽。
长驱扫中原,曹宋相先后。
功大心转细,爵崇以卑守。
西羌十万帐,一战皆吾有。
辕门将星坠,悲声咽刁斗。
武顺以易名,帝念良不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卫公:指徐达,因其封号为魏国公,故称卫公。
- 田家子:指出身农家。
- 神勇:非凡的勇气和武艺。
- 冠军锋:指勇冠三军的前锋。
- 寄戎首:指担任军队的统帅。
- 洪都:指南昌,古称洪都。
- 襄樊: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市。
- 拉朽:形容攻城掠地如摧枯拉朽。
- 曹宋:指曹操和宋朝,这里泛指中原的敌人。
- 功大心转细:功绩虽大,但心思更加缜密。
- 爵崇以卑守:虽然爵位崇高,但保持谦卑的态度。
- 西羌:古代西部的一个民族。
- 辕门:军营的门。
- 将星坠:比喻将领去世。
- 悲声咽刁斗:形容军中因将领去世而悲痛的气氛。
- 武顺:徐达的谥号。
- 易名:指给予谥号。
- 帝念良不负:皇帝认为徐达的功绩配得上这样的谥号。
翻译
徐达,这位出身农家的魏国公,他的神勇似乎是天生的。十六岁时就成为勇冠三军的前锋,二十岁便担任军队的统帅。在南昌如盘石般坚固,在襄樊则如摧枯拉朽般轻易攻克。他长驱直入,横扫中原,先后击败了曹操和宋朝的势力。虽然功绩显赫,但他的心思更加缜密,虽然爵位崇高,却始终保持谦卑。在西羌,他一战便收服了十万帐篷的敌人。然而,当军营的门因他的去世而悲声咽咽,刁斗声也显得格外凄凉。皇帝赐予他“武顺”的谥号,认为他的功绩确实配得上这样的荣誉。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徐达的军事才能和卓越功绩。诗中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徐达从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代名将的传奇经历。他的勇猛、智谋和谦逊,都通过具体的战役和行为得到了体现。诗的结尾,通过对徐达去世后军营中的悲痛气氛的描写,以及皇帝对其功绩的肯定,进一步突出了徐达的伟大和皇帝对他的深厚感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徐达的英雄形象和明代的军事风采。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贞的其他作品
- 《 送路大夫自司农部出守巩昌 》 —— [ 明 ] 王世贞
- 《 送陈子兼迁水部治通州河 》 —— [ 明 ] 王世贞
- 《 和肖甫司马题旸德大参东园五言绝句十首最景园 》 —— [ 明 ] 王世贞
- 《 题孟里图寿尤母 》 —— [ 明 ] 王世贞
- 《 偶闻有荐予者儿子自公车书来微及出处一笑答之 》 —— [ 明 ] 王世贞
- 《 余自解郧节归耕无事屈指贵游申文外之好者得十人次第咏之袁太常洪愈 》 —— [ 明 ] 王世贞
- 《 初秋端居即事效初唐体 》 —— [ 明 ] 王世贞
- 《 和孙中丞登马鞍山韵 》 —— [ 明 ] 王世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