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学士扈从北征

· 王洪
黄钺挥天兵,风云拂龙旌。 圣皇振神武,桓桓出边城。 夫子一何幸,载笔随天营。 高材植嘉运,逸气横苍冥。 囊括天下豪,颖脱人中英。 独抱经济略,而穷王伯情。 篆刻工雕虫,耻为鲁诸生。 学剑折猿公,谈兵陋荀卿。 沈冥黄老书,卓荦阴符经。 挥翰五岳震,出言万人惊。 浩荡惬壮怀,从兹振长缨。 剑划浮云高,弓开秋月明。 银鞍跨白马,飘忽若流星。 春风雪初消,万里沙场平。 借箸回天日,草檄驰雷霆。 尺组缚浑邪,一箭落搀抢。 瀚海烽火息,大漠烟尘清。 归来麟阁上,千载扬高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钺(huáng yuè):古代帝王使用的金色大斧,象征权力。
  • 龙旌(lóng jīng):皇帝的旗帜,上面绣有龙形图案。
  • 桓桓(huán huán):威武的样子。
  • 颖脱(yǐng tuō):突出,超群。
  • 篆刻(zhuàn kè):古代的一种文字雕刻艺术。
  • 猿公(yuán gōng):传说中的剑术高手。
  • 荀卿(xún qīng):即荀子,古代著名思想家。
  • 沈冥(chén míng):深奥,难以理解。
  • 卓荦(zhuó luò):卓越,突出。
  • 阴符经(yīn fú jīng):古代兵书。
  • 借箸(jiè zhù):比喻出谋划策。
  • 浑邪(hún xié):古代匈奴的一个部落。
  • 搀抢(chān qiǎng):古代兵器,类似长矛。
  • 瀚海(hàn hǎi):古代对沙漠的称呼。
  • 麟阁(lín gé):古代帝王收藏图书的地方,也用来指代荣誉。

翻译

手持金色大斧,指挥天兵,风云随之拂动皇帝的龙旗。圣明的皇帝展现出他的神武,威武地从边城出发。夫子多么幸运,能够携带笔墨跟随天子的营帐。他的才能如同美好的时运,逸气横扫苍穹。他囊括了天下的豪杰,是人群中的英才。他独揽经济策略,深究王者之道。他精通篆刻艺术,却耻于成为鲁国的普通学者。他学剑术超越了传说中的猿公,谈论兵法则轻视荀子。他深研黄老之书,卓越地理解阴符经。他的笔墨震动五岳,他的言论惊动万人。他的胸怀浩荡,从此振作长缨。他的剑划破浮云,弓开如秋月般明亮。他骑着银鞍白马,行动迅速如流星。春风吹散了雪,万里沙场变得平坦。他出谋划策,草拟檄文如雷霆般迅速。他用尺组束缚浑邪,一箭射落搀抢。瀚海的烽火熄灭,大漠的烟尘清净。归来后,他的名字在麟阁上流传千年,名声显赫。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圣明皇帝出征的壮丽场景,以及随行的学士胡公的英勇与才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夸张的修辞,如“黄钺挥天兵”、“剑划浮云高”等,展现了战争的激烈和英雄的豪迈。同时,通过对胡公才华的赞美,表达了对其深邃学识和卓越才能的敬仰。整首诗气势磅礴,语言华丽,充满了对英雄主义和才华横溢的赞美。

王洪

明浙江钱塘人,字希范,号毅斋。少年时才思颖发,洪武二十九年成进士,年仅十八。永乐初入翰林为检讨,与修《大典》。帝颁佛曲于塞外,逡巡不应诏为文,受排挤,不复进用。与当时王称、王恭、王褒称词林四王,均有才名。 ► 3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