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阙

吴卒脱瘦冰,功当冠国臣。 但求百斛酒,陶然竟其身。 园卒为蕲王,致赀巨万缗。 依然抱一瓮,老作灌园人。 始悟范少伯,得之犹未真。 辞越复居陶,忧死复忧贫。 何似两卒贤,名与利俱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吴卒:指吴起,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 瘦冰:比喻艰难困苦的环境。
  • 冠国臣:在国家中地位最高的臣子。
  • 百斛酒:斛(hú),古代容量单位,百斛酒即大量的酒。
  • 陶然:形容心情愉悦,无忧无虑。
  • 园卒:指园丁,这里比喻普通劳动者。
  • 蕲王:指楚国的蕲春王,这里泛指有权势的人。
  • 致赀巨万缗:赀(zī),财物;缗(mín),古代货币单位,巨万缗即巨额财富。
  • 范少伯:即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后隐居经商。
  • 辞越:指范蠡离开越国。
  • 居陶:指范蠡在陶地经商。
  • 名与利俱泯:泯(mǐn),消失,这里指名和利都不再重要。

翻译

吴起从艰难困苦中解脱出来,他的功绩应当使他成为国家中最尊贵的臣子。但他只求能畅饮百斛美酒,心情愉悦地度过一生。园丁成为了有权势的人,积累了巨额的财富。但他依然保持着朴素的生活,老老实实地做着灌园的工作。这让我意识到,范蠡虽然得到了财富,但他对真正的幸福理解得还不够深刻。他离开越国后又在陶地经商,既担心死亡又担心贫穷。相比之下,这两个普通劳动者更加贤明,他们的名声和利益都不再重要,活得更加自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吴起和园丁的对比,以及对范蠡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中,“吴卒脱瘦冰”与“园卒为蕲王”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功成名就与淡泊名利之间的选择。最后通过对范蠡的评价,进一步强调了作者认为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名利,而在于内心的满足和自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