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夏之什四章

维夏有霰,冬则雷兮。 赫彼灵台,猰㺄来兮,血人于隈兮。 维夏有雹,冬则烧兮。 赫彼阿阁,䲭枭遨兮,食母于筄兮。 人之血也,菑其所也。 母之食也,谁育女也。 麟逝于碛,凤翔于野。 彼苍者何。 人之血也,人之菑也。 母之食也,育汝谁也。 麟戢其趾,凤揫其仪。 彼苍者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霰(xiàn):小冰粒,俗称米雪。
  • 猰㺄(yà yǔ):古代传说中的怪兽。
  • 隈(wēi):角落,弯曲处。
  • 雹(báo):冰雹。
  • 烧(shāo):此处指冬天的寒冷。
  • 阿阁(ā gé):高阁。
  • 䲭枭(chī xiāo):猫头鹰。
  • 筄(yáo):古代一种捕鸟的器具。
  • 菑(zī):灾祸。
  • 碛(qì):沙石堆积的地方。
  • 戢(jí):收敛,收藏。
  • 揫(jiū):聚集,收敛。

翻译

夏天竟然下起了冰粒,冬天却像雷声一样响。 在那神圣的灵台之上,怪兽猰㺄出现,在角落里吸食人血。 夏天竟然下起了冰雹,冬天却像火烧一样热。 在那高高的阁楼上,猫头鹰自由飞翔,用捕鸟器捕捉母亲食用。 人的血液,是灾难的所在。 母亲的被食,是谁养育了你。 麒麟在沙石地上逝去,凤凰在野外飞翔。 那苍天啊,你是什么? 人的血液,是人的灾难。 母亲的被食,是谁养育了你。 麒麟收敛了它的蹄子,凤凰收敛了它的仪态。 那苍天啊,你是什么?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夏天异常天气和神话中怪兽、鸟类的描绘,隐喻了社会的混乱和道德的沦丧。诗中“维夏有霰,冬则雷兮”和“维夏有雹,冬则烧兮”反映了自然界的反常现象,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不安。而“猰㺄来兮,血人于隈兮”和“䲭枭遨兮,食母于筄兮”则进一步以怪兽和猫头鹰的行为,暗指人间的残忍和道德的败坏。最后,通过“麟逝于碛,凤翔于野”和“麟戢其趾,凤揫其仪”的对比,表达了对于理想社会和道德秩序的向往与失落。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理想世界的深切渴望。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