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太守邀饮骊珠台漫赋

砥柱中流兴不孤,妙高千古想眉苏。 化人国里山名宝,龙母祠前海贡珠。 万井烟花横睥睨,一尊帆影落江湖。 风流地主文翁在,河马从今应瑞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砥柱中流:比喻能担当重任,在艰难环境中不动摇的人。砥柱,山名,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黄河急流中的巨大石柱。
  • 兴不孤:意指兴致不孤单,有同好相伴。
  • 妙高千古:形容景致或思想极为高妙,流传千古。
  • 眉苏:可能指苏轼,因其眉宇间有文人气质,故称。
  • 化人国:神话中的国度,这里可能指风景如画的理想之地。
  • 山名宝:山因其美丽或重要而闻名,如同宝物。
  • 龙母祠:供奉龙母的祠堂,龙母是水神,常与水相关的地方有其祠。
  • 海贡珠:海中献上的珍珠,比喻珍贵之物。
  • 万井烟花:形容城市繁华,烟花指繁华景象。
  • 睥睨:斜视,这里指俯瞰。
  • 一尊帆影:一艘船的帆影。
  • 江湖:指江河湖泊,也泛指四方各地。
  • 风流地主:指有才情、风度的主人。
  • 文翁:古代贤人,这里比喻沈太守。
  • 河马:可能指河中的马,比喻吉祥的征兆。
  • 瑞图:吉祥的图画或预兆。

翻译

在砥柱中流之地,兴致盎然,不感孤单,千古以来,妙高的景致令人想起苏轼的风采。在如神话般的国度里,山因其名贵而闻名,龙母祠前的海中献上了珍贵的珍珠。城市繁华,从高处俯瞰,万家的烟花绚烂;一艘船的帆影在江湖中悠然落下。有才情风度的主人如同古代的文翁,河中的马预示着吉祥的瑞兆,从今往后,应会有更多的吉祥图画出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与沈太守共饮骊珠台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表达了对沈太守的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砥柱中流”、“妙高千古”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同时,通过对“风流地主文翁在”的描写,赞美了沈太守的才情与风度,预示着吉祥与繁荣的未来。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文人的风采。

王弘诲

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