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良会陈同年被召还任新喻尹

柳桥忽荐秋风馆,送子重逢江上舟。 十里海山原自到,五年羁泪向谁收。 孤臣捧檄情何剧,圣主怜才召以优。 共咏白蘋深一醉,高嗟吾土倦登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柳桥:柳树成荫的桥。
  • 忽荐:忽然间。
  • 秋风馆:秋风中的馆舍。
  • 重逢:再次相遇。
  • 江上舟:江中的船只。
  • 海山:海边的山。
  • 原自到:原本就到过。
  • 五年羁泪:五年的离别之泪。
  • 孤臣:孤独的臣子。
  • 捧檄:捧着文书。
  • 情何剧:情感多么激烈。
  • 圣主:尊敬的君主。
  • 怜才:爱惜人才。
  • 召以优:以优厚的条件召回。
  • 共咏白蘋:一起吟咏白蘋(一种水生植物)。
  • 深一醉:深深地醉一场。
  • 高嗟:高声叹息。
  • 吾土:我的家乡。
  • 倦登楼:厌倦了登楼远望。

翻译

在柳树成荫的桥边,忽然间我们来到了秋风中的馆舍,我在这里送你,再次相遇在江上的船只。我曾经到过那十里海边的山,五年的离别之泪,我该向谁诉说。孤独的臣子捧着文书,情感多么激烈,尊敬的君主爱惜人才,以优厚的条件将你召回。我们一起吟咏白蘋,深深地醉一场,我高声叹息,对于我的家乡,我已经厌倦了登楼远望。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召还的喜悦与对离别之情的感慨。诗中,“柳桥忽荐秋风馆”与“送子重逢江上舟”描绘了送别的场景,透露出淡淡的哀愁。后句“五年羁泪向谁收”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长期离别的感伤。诗末“共咏白蘋深一醉,高嗟吾土倦登楼”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与倦怠。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凝练,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