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子携同年袁鲁望诗来乞赠尊甫守中先生之作辄嗣响焉

凌晨叩门者,翩翩一佳士。 须眉映初日,清波溢其齿。 为余语若翁,少颇习名理。 种瓜东陵陌,卖药吴趋里。 迨乎耳顺年,遂三丈夫子。 子既饶青衿,翁乃傲黄绮。 忆昨上寿时,台使致筐篚。 门有守令辙,足无公庭趾。 上客陈珠玑,错落照翁几。 袁羊古遗狂,其言当不靡。 顾余亦有作,要为后期耳。 早晚春花开,醉翁三荆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叩门:敲门。
  • 翩翩:形容举止文雅、风度翩翩。
  • 须眉:指男子,因古代男子以须眉为美。
  • 名理:指学问、道理。
  • 种瓜:指隐居田园,从事农耕。
  • 东陵陌:地名,可能指隐居的地方。
  • 吴趋里:地名,可能指卖药的地方。
  • 耳顺年:指六十岁,出自《论语》“六十而耳顺”。
  • 丈夫子:指儿子。
  • 青衿:指学子,因古代学子穿青色衣服。
  • 黄绮:指黄色的绸缎,这里比喻富贵。
  • 台使:指朝廷派来的使者。
  • 筐篚:指装礼物的竹器。
  • 守令辙:指地方官员的车辙,比喻地方官员的到访。
  • 公庭趾:指进入官府的脚步,比喻参与官场活动。
  • 珠玑:比喻珍贵的礼物。
  • 袁羊:指袁鲁望,诗中的“翁”。
  • 遗狂:指古代的狂士,这里比喻袁鲁望的个性。
  • :散乱,这里指言语不乱。
  • 后期:指后来的约定。
  • 三荆:指三棵荆树,比喻隐居的地方。

翻译

清晨敲门的人,是一位风度翩翩的佳士。 他的须眉在初日的映照下,清波般的笑容溢满齿间。 他告诉我他的父亲,年轻时颇擅长学问道理。 曾在东陵陌种瓜,在吴趋里卖药。 到了六十岁,就有了三个儿子。 儿子们都穿着学子的青衣,而父亲则傲视富贵。 记得上次祝寿时,朝廷的使者送来了装满礼物的竹器。 门前有地方官员的车辙,但他却从未踏入官府一步。 贵宾们带来了珍贵的礼物,错落有致地摆放在他的几案上。 袁鲁望是个古怪的狂士,他的话应当不会乱说。 我也想有所创作,只是为了后来的约定。 等到春天花开的时候,我会在那三棵荆树下醉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的高士形象,通过对其子清晨来访的描写,展现了其父的学问、隐居生活以及对富贵的不屑。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种瓜东陵陌”、“卖药吴趋里”等,展现了其父的田园生活和清高品格。结尾的“早晚春花开,醉翁三荆底”则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期待,充满了诗意和遐想。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