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赠虹皋子

昔睹蓬莱虹,维时午初霁。 恍若梵天桥,旌拂拥螺髻。 有桥吴江湄,列星七十二。 连蜷下饮水,夭矫垂虹势。 结庐栖近皋,之子托深契。 文彩成五色,中含不平气。 虽等望云渴,毋取贯日锐。 变幻俄顷间,造物小儿戏。 何似以桥名,千秋恒利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蓬莱(péng lái):神话中的仙山,常用来比喻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 梵天(fàn tiān):佛教中的天界,指天神居住的地方。
  • 螺髻(luó jì):古代妇女的发髻样式,形似螺壳。
  • 吴江(wú jiāng):地名,位于今江苏省。
  • (méi):水边,岸旁。
  • 连蜷(lián quán):弯曲连绵的样子。
  • 夭矫(yāo jiǎo):形容姿态矫健有力。
  • 结庐(jié lú):建造简陋的房屋。
  • 之子(zhī zǐ):这个人。
  • 托深契(tuō shēn qì):寄托深厚的情谊。
  • 望云(wàng yún):比喻渴望见到某人或某物。
  • 贯日(guàn rì):形容光芒或气势直冲云霄。
  • 造物(zào wù):指自然界或宇宙的创造者。
  • 利济(lì jì):利益和救济。

翻译

昔日我曾见蓬莱仙山上的彩虹,那时正是午后的初晴。 它恍若通往天界的桥梁,旌旗飘扬,拥抱着如螺壳般的发髻。 有一座桥横跨在吴江之畔,星辰般排列着七十二颗明珠。 它们弯曲连绵,仿佛在饮水,姿态矫健,垂下彩虹般的气势。 我在这桥附近的岸边建了小屋,与你这人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你的文采如同五色的彩虹,内心却蕴含着不平之气。 虽然我们同样渴望见到那云彩,但不要追求那直冲云霄的锐气。 彩虹的变幻只在顷刻之间,如同造物者的游戏。 何不以桥为名,让它千秋万代,永远带来利益和救济。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对彩虹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深情。诗中,“蓬莱虹”与“梵天桥”相映成趣,展现了彩虹的神秘与壮丽。通过“吴江湄”与“列星七十二”的比喻,诗人巧妙地将彩虹与星辰相比,增强了其宏伟的意象。后文转入对友人文采的赞美,以及对其内心情感的洞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理解与关怀。结尾以桥为喻,寄托了对友人及彩虹的美好祝愿,希望它们能长久地带来益处。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