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阙

太公有丹书,于道若卓尔。 剪殷首骏勋,开齐垂世纪。 阴谋实种种,安能涂人耳。 信史未敢凭,吾闻诸夫子。 变鲁标深讥,观乐示微旨。 却美齐桓正,尊王固如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公:指姜太公,即姜子牙,周朝开国功臣。
  • 丹书:古代用朱笔记录的文书,这里指重要的文献或书籍。
  • 卓尔:卓越,超出一般。
  • 剪殷:指剪除殷商,即周朝推翻商朝。
  • 首骏勋:首位的功勋。
  • 开齐:开创齐国。
  • 垂世纪:影响后世,流传千古。
  • 阴谋:暗中的计谋。
  • 涂人耳:迷惑人心。
  • 信史:真实可信的历史。
  • 夫子:古代对老师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 变鲁:指孔子对鲁国的改革。
  • 深讥:深刻的讽刺。
  • 观乐:观察音乐,这里指孔子通过音乐来观察国家的政治状况。
  • 微旨:隐含的深意。
  • 齐桓: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
  • 尊王:尊崇周王,维护周朝的统治。

翻译

太公有重要的文献,其道义卓越非凡。 推翻殷商建立了首屈一指的功勋,开创齐国影响千古。 暗中的计谋实在多种多样,怎能迷惑人心。 真实的历史未敢全信,我听闻自孔子。 孔子对鲁国的改革带有深刻的讽刺,通过音乐观察国家政治揭示隐含的深意。 却赞美齐桓公的正直,尊崇周王正是如此。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太公和孔子事迹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真实性和道德价值的思考。诗中,“太公有丹书”一句,即表明太公的智慧和功绩,又暗含对历史的尊重。而“信史未敢凭,吾闻诸夫子”则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真实性的怀疑,以及对孔子智慧的推崇。最后,通过对齐桓公的赞美,强调了尊王的重要性,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状况的看法和期望。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