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孙孟博

· 王洪
相辞明日去朝天,楚水吴山兴杳然。 千里断云随去马,一江明月载归船。 草庐晦迹怜君老,玉署登名愧我先。 预买蜀笺三万幅,朝朝挥写寄来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楚水吴山:指楚地和吴地的山水,泛指江南地区。
  • 兴杳然:兴致消失,杳然指消失不见。
  • 断云:飘散的云彩。
  • 草庐:简陋的房屋,常用来形容隐居或贫寒的生活环境。
  • 晦迹:隐匿行踪,不为人知。
  • 玉署:指翰林院,古代文人的高级学术机构。
  • 登名:指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名次,被录取。
  • 蜀笺:四川产的纸张,古代著名的书写材料。

翻译

我们明日将分别去朝见天子,楚地的河流和吴地的山川,我们的兴致已经消失不见。 千里之外,飘散的云彩伴随着远行的马匹,一江的明月照耀着归途的船只。 我怜悯你在简陋的草庐中隐居,岁月已老,而我则在翰林院中取得了名次,感到惭愧自己先你一步。 我已经预先购买了三万幅蜀地产的纸张,每天挥毫泼墨,寄去我的诗篇。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楚水吴山兴杳然”描绘了离别时的无奈与失落,而“一江明月载归船”则寄托了对归途的美好祝愿。后两句通过对“草庐晦迹”与“玉署登名”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友人隐居生活的敬重与对自己功名的谦逊。结尾的“预买蜀笺三万幅”则显露出诗人对未来通信的热切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王洪

明浙江钱塘人,字希范,号毅斋。少年时才思颖发,洪武二十九年成进士,年仅十八。永乐初入翰林为检讨,与修《大典》。帝颁佛曲于塞外,逡巡不应诏为文,受排挤,不复进用。与当时王称、王恭、王褒称词林四王,均有才名。 ► 3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