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师姚公见寄新茗兼示以诗谨奉和答酬二首

· 王洪
烟霞曾逐武夷人,摘尽仙岩几树春。 常笑茶经收未遍,每于泉品较来真。 云涛汎晓当窗响,涧月分秋入瓮新。 此日玉堂劳远惠,不胜清思挹芳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烟霞:指山中的云雾。
  • 武夷:地名,位于福建省,以产茶著名。
  • 仙岩:指武夷山的岩石,因传说中有仙人居住而得名。
  • 茶经:指陆羽的《茶经》,是中国最早的关于茶的专著。
  • 泉品:指泉水的品质。
  • 云涛:形容云雾如波涛。
  • 涧月:山涧中的月光。
  • :一种陶制的容器,常用来储存水或酒。
  • 玉堂:指高雅的居所或官署。
  • 远惠:远方的恩惠或礼物。
  • 清思:清雅的思绪。
  • (yì):舀取。
  • 芳尘:芳香的尘埃,比喻美好的事物。

翻译

我曾追随武夷山的人,摘取了仙岩上几树的春茶。 常常笑说《茶经》未能收录完全,每次品鉴泉水都要比较其真纯。 云雾如波涛在清晨拂窗而响,山涧中的月光让新茶更加清新。 今日在玉堂收到您远方的恩惠,不禁激起我清雅的思绪,想要舀取这芳香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武夷山茶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诗中,“烟霞”、“仙岩”等词语勾勒出一幅仙境般的茶园景象,而“茶经”、“泉品”则体现了诗人对茶艺的精深研究。后两句通过对云涛、涧月的描绘,赋予了新茶以清新脱俗的气质。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远方恩惠的感激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雅的情趣和对茶文化的独到见解。

王洪

明浙江钱塘人,字希范,号毅斋。少年时才思颖发,洪武二十九年成进士,年仅十八。永乐初入翰林为检讨,与修《大典》。帝颁佛曲于塞外,逡巡不应诏为文,受排挤,不复进用。与当时王称、王恭、王褒称词林四王,均有才名。 ► 3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