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苏长公南华寺韵
身自祖戒来,未识祖戒面。
偶然赖拈出,一见不再见。
紫马白玉堂,所得等露电。
鲸海人鲊滩,厥药始瞑眩。
悔不先师禅,荡荡一白练。
濡首六欲尘,惊心九重谴。
云胡岭外归,绮语纷如霰。
但使能所空,何烦焚笔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祖戒:指佛教的戒律。
- 赖拈出:指偶然得到或领悟。
- 紫马白玉堂:比喻高官显贵的居所。
- 露电:比喻短暂无常。
- 鲸海人鲊滩:比喻险恶的环境或经历。
- 瞑眩:指昏迷或迷惑。
- 先师禅:指前辈高僧的禅法。
- 荡荡一白练:形容心境开阔,如白练般纯净。
- 濡首六欲尘:指沉溺于六欲(色、声、香、味、触、法)的尘世之中。
- 九重谴:指深重的罪责或惩罚。
- 绮语:华而不实的言辞。
- 纷如霰:形容言辞纷乱如雪霰。
- 能所空:佛教术语,指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空无自性的。
翻译
我虽然自称遵循佛教的戒律,却从未真正了解戒律的真谛。偶然间有所领悟,一旦领悟便不再遗忘。那些高官显贵的居所,对我来说如同露水闪电般短暂无常。经历了险恶的环境,我才开始感到迷惑。我后悔没有早些学习前辈高僧的禅法,那样我的心境就能如白练般纯净开阔。我沉溺于六欲的尘世之中,对深重的罪责感到惊心。为何我在岭外归来时,言辞却变得华而不实,纷乱如雪霰?只要我能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空无自性的,又何必烦恼于焚烧笔墨纸砚呢?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戒律的深刻理解和自我反省。通过对比高官显贵的生活与佛教的修行,作者表达了对尘世繁华的淡漠和对精神追求的向往。诗中运用了许多佛教术语和比喻,展现了作者对佛教哲理的独到见解。最后,作者提出了“能所空”的观念,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