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夜雨㶁㶁来,与漏相终始。
不惊少年卧,偏滴老人耳。
陆沈渐相迫,天漏犹未已。
西邻晓炊罢,白粥清映底。
今年犹自可,明年饮寡水。
东舍得顺风,号呼应鞭棰。
可怜征求骨,共作鱼鳖饵。
忽逢黄冠客,叩门谈玄理。
烧金事已谬,辟谷谋可耻。
那能一身活,坐看群黎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㶁㶁 (guō guō):象声词,形容水声。
- 陆沈:指陆地沉没,比喻国家或社会的衰败。
- 黄冠客:指道士。
- 辟谷:道家修炼的一种方法,指不食五谷以求长生。
翻译
夜雨哗哗地落下,与滴漏声相伴始终。 不惊扰年轻人的安眠,却偏偏滴入老人的耳中。 陆地沉没的危机逐渐逼近,天空的漏雨似乎还未停止。 西边的邻居清晨煮饭完毕,白粥清澈地映照着底部。 今年还能勉强维持,明年可能只能喝清水了。 东边的住处得到了顺风,呼喊声应和着鞭打声。 可怜那些被征召的人,最终成了鱼鳖的食物。 突然遇到一位道士,敲门谈论玄妙的道理。 炼金术已经荒谬,不食五谷的修炼方法也显得可耻。 怎能只顾自己活命,坐视众多百姓死亡。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夜雨、滴漏等自然景象,以及社会衰败、人民苦难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诗中“不惊少年卧,偏滴老人耳”一句,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老人对社会变迁的敏感和忧虑。后文通过道士的对话,进一步批判了逃避现实、不顾民生的行为,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社会责任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