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张叟题听庵
山神饶伎俩,时时恶声进。
吾子既庵居,不闻亦无尽。
云胡以听名,徒然扰方寸。
自言百不入,一唯天是信。
既传天听卑,复道天语近。
五十命已知,六十耳当顺。
自此从心年,的应无悔吝。
我语君莫听,君听我当论。
何以绝听根,悠然空五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山神饶伎俩:山神多诡计。
- 恶声:不悦耳的声音。
- 庵居:住在小庵里。
- 方寸:心。
- 天听卑:天听低下,指天意难测。
- 天语近:天言近,指天意易明。
- 五十命已知:五十岁时已经知道自己的命运。
- 六十耳当顺:六十岁时耳朵应当顺从,即应当听从天命。
- 从心年:随心所欲的年纪。
- 的应无悔吝:应当没有后悔和吝啬。
- 绝听根:断绝听觉的根源。
- 五蕴:佛教术语,指色、受、想、行、识五种构成人身的要素。
翻译
山神多诡计,时常发出不悦耳的声音。 你既然住在小庵里,自然听不到这些声音,也无需去听。 为何还要以“听”来命名,徒然扰乱心绪。 你自称什么都不听,只相信天意。 既然传说天意难测,又说天意易明。 五十岁时已知命运,六十岁时应当听从天命。 从此随心所欲的年纪,应当没有后悔和吝啬。 我告诉你不要听,你听我当论。 如何断绝听觉的根源,悠然空无五蕴。
赏析
这首诗是王世贞为张叟题写的,通过对话的形式探讨了听与不听的哲学问题。诗中,王世贞以山神的恶声为引子,指出张叟既然已选择庵居,便不应被外界声音所扰。他进一步提出,张叟应以天意为准,不应被世俗之声所动。最后,王世贞提出如何达到心无旁骛、超脱五蕴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与超脱的追求。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贞的其他作品
- 《 穆考功敬甫早岁乞休惟以读书苦吟为事今年拟少陵秋兴八首使其子光胤习右军书书之见寄走笔为谢得四绝句 》 —— [ 明 ] 王世贞
- 《 蒲生篇 》 —— [ 明 ] 王世贞
- 《 助甫远驾见访遂成四章情见乎辞 》 —— [ 明 ] 王世贞
- 《 张伯起作怀贤行念予与彭孔嘉病中有日日礼医王语戏作俚句为答 》 —— [ 明 ] 王世贞
- 《 闻南中流言有感 》 —— [ 明 ] 王世贞
- 《 过瞻美弟饮题 》 —— [ 明 ] 王世贞
- 《 弇园杂咏十六首梵王桥 》 —— [ 明 ] 王世贞
- 《 戊午岁叔达甥兄弟弱冠应试余寄诗勉之曰玉树元双挺鹓雏好并翻外家饶宅相若个魏阳元又一纪而叔达文日益高有名然宅相犹未应也今年春来别余应南京试复为一绝以促之 》 —— [ 明 ] 王世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