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寺塔歌

壮哉窣堵波,直上三百尺。金轮撑高空,欲斗晓日赤。 浮云遏不度,穿泉下无极。钟山颉顽一片紫,余岭参差万重碧。 高帝定鼎东南垂,文孙?启燕王师。燕师百万斩关入,庙社不改天枢移。 六军大酺万姓悲,欲向罔极酬恩私。阿育王家佛舍利,散入支那有深意。 中夜牟尼吐光怪,清昼琉璃映纤碎。帝令摄之寘塔中,宝瓶严供蜀锦蒙。 诸天悉凭龙象拥,千佛趺坐莲花同。匠师琢石细于缕,自云得法忉利宫。 亦知秋毫尽民力,谬谓斤斧皆神工。波旬气雄佛缘尽,绀宇雕阑销一瞬。 乌刍额烂走不得,韦驮心折甘同烬。海东贾客莫浪传,此塔至今犹岿然。 老僧尚夸护法力,永宁同泰能几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窣堵波 (sū dǔ bō):古代印度的一种佛塔形式,这里指报恩寺塔。
  • 金轮:指塔顶的装饰,象征佛教的尊贵。
  • 钟山:南京的一座山,这里用来形容塔的高大。
  • 颉颃 (xié háng):形容山势高耸,与塔相抗衡。
  • 参差 (cēn cī):不齐的样子,形容山岭连绵起伏。
  • 高帝: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 文孙:指明成祖朱棣,朱元璋的孙子。
  • ?启 (yǐn qǐ):指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
  • 燕王师:指朱棣的军队。
  • 天枢:指皇权。
  • 大酺 (dà pú):大宴饮,这里指庆祝胜利。
  • 罔极:无限,无边。
  • 阿育王: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大力推广佛教。
  • 支那:古代印度对中国的称呼。
  • 牟尼:指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
  • 琉璃:一种宝石,这里形容塔的光彩。
  • 宝瓶:佛教中的一种器物,象征吉祥。
  • 蜀锦:四川产的锦缎,这里用来装饰塔。
  • 诸天:佛教中的天界神祇。
  • 龙象:佛教中的神兽,象征力量。
  • 趺坐 (fū zuò):佛教中的一种坐姿。
  • 忉利宫 (dāo lì gōng):佛教中的天界之一。
  • 波旬:佛教中的魔王,象征邪恶。
  • 绀宇 (gàn yǔ):深蓝色的屋顶,这里指塔的屋顶。
  • 乌刍 (wū chú):佛教中的神鸟。
  • 韦驮 (wéi tuó):佛教中的护法神。
  • 岿然 (kuī rán):稳固不动的样子。
  • 永宁同泰:指永宁寺和同泰寺,南京的两座著名寺庙。

翻译

壮观的报恩寺塔,直插云霄三百尺。塔顶金轮高耸,仿佛要与初升的太阳争辉。浮云似乎被阻挡,无法越过,塔下的泉水深不可测。钟山与塔相抗衡,呈现出一片紫色,其他山岭则参差不齐,绿意盎然。

高帝朱元璋定都南京,他的孙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百万燕军攻破城门,虽然皇权更迭,但庙社未改。大军庆祝胜利,万民悲痛,想要向无限的天地报答恩情。

阿育王家的佛舍利,传入中国有着深远的意义。夜晚,佛舍利发出奇异的光芒,白天,塔的光彩在琉璃中闪烁。皇帝命令将舍利安置在塔中,用宝瓶严密供奉,蜀锦覆盖。天界的神祇和龙象围绕,千佛坐在莲花上,一同趺坐。

匠师精心雕琢石头,自称技艺来自忉利宫。虽然知道每一丝秋毫都是民力所成,却错误地认为斧凿之间都是神工。魔王波旬气势汹汹,佛教的缘分似乎已尽,塔的雕栏玉砌瞬间消失。神鸟乌刍无法行走,护法神韦驮心甘情愿化为灰烬。

海东的商人不要轻信,这座塔至今依然稳固。老僧还在夸耀护法的力量,但永宁寺和同泰寺又能维持多久呢?

赏析

这首作品以报恩寺塔为背景,描绘了塔的雄伟与佛教的庄严,同时融入了明朝的历史变迁。诗中通过对塔的高大、佛教舍利的神秘、以及历史事件的叙述,展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诗的语言华丽,意境深远,通过对塔的描绘,传达了对永恒与变迁的哲学思考。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