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令尹关中王翁修西方业而滇南王太学持即心之说胜之颇成龃龉寻太学入谒博士选将行余呼酒与息诤而别
关中王翁慕乐邦,焚香礼诵朝暮忙。两儿计偕从放落,一媪牵衣任夜长。
滇南王生拍手笑,翁岂欲产莲花房。野人心净佛土净,有口不复挂西方。
问余谁者得衣钵,余亦左袒滇南王。忽然别我向京辇,谒选且赴中书堂。
蹇驴席帽辞江乡,此时关中意气强。远公破例沽米汁,留与彭泽同一觞。
天宫人世俱茫茫,它年但坐青毡破,不妨归去无津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故令尹:前任县令。
- 关中:地名,今陕西省中部地区。
- 王翁:姓王的老人。
- 西方业:指佛教修行,追求西方极乐世界。
- 滇南:地名,今云南省南部。
- 王太学:姓王的学者。
- 即心之说:指佛教中的“即心即佛”教义,认为心即是佛。
- 龃龉:意见不合。
- 博士:古代官职,负责教授经学。
- 京辇:京城,指北京。
- 谒选:参加选拔考试。
- 中书堂:古代官署,负责起草诏令。
- 蹇驴:跛脚的驴子,比喻行走不便。
- 席帽:古代的一种帽子。
- 江乡:指江南地区。
- 远公:指佛教高僧。
- 米汁:指酒。
- 彭泽:地名,今江西省彭泽县。
- 青毡:指贫穷的生活环境。
- 津梁:桥梁,比喻达到目的的手段或途径。
翻译
前任县令关中的王翁,他向往佛教的极乐世界,每天忙于焚香礼拜和诵经。他的两个儿子参加科举考试却未中,一个老妇人牵着他的衣袖,任由夜晚漫长。
滇南的学者王生嘲笑他,难道王翁是想在莲花中诞生吗?他说自己的心清净,佛土也就清净,不再挂在嘴边的西方。
有人问我谁得到了真传,我也是倾向于滇南的王生。突然间,王生要离开我前往京城,参加选拔考试并前往中书堂。
他骑着跛脚的驴子,戴着席帽,告别了江南的家乡。这时,关中的王翁意气风发。高僧破例买了酒,留下来与彭泽的陶渊明共饮一杯。
天宫和人间都是茫茫一片,将来坐在破旧的青毡上,也不妨碍我归去,没有桥梁也无所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对佛教有不同理解的人物:关中的王翁和滇南的王生。王翁忙于礼佛,而王生则持“即心即佛”的观点,认为心净即是佛土净。诗人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对比,表达了对佛教不同修行方式的思考。诗中还透露出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认为无论天宫还是人间,最终都是虚无,重要的是内心的清净和自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和人生观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