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津季问生好佛以九日礼昙师化靖出沈嘉则长歌见示求赠言走笔应之
不睹孝廉面,唯闻孝廉贤。为母两弃官,月俸不请钱。
中年厌家贪佛日,听讲楞严终十帙。饭僧或下宾头卢,礼诵未究波罗蜜。
九月渡江叩净居,问我请示昙师期。汝心在汝觅不得,天宫茫那可知。
毋听沈郎梦中语,嵩少峰峰碧堪数。但令面壁三两年,自有懒融来证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孝廉: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个科目,也指通过此科目的士人。
- 楞严:佛教经典《楞严经》的简称。
- 十帙:指十卷。
- 宾头卢:佛教中的阿罗汉之一,常被用来指代僧人。
- 波罗蜜:佛教术语,意指到达彼岸,即修行成佛的境界。
- 净居:清净的居所,此处指寺庙。
- 昙师:指高僧。
- 面壁:佛教中指闭关静修,面对墙壁冥想。
- 懒融:可能是指某位高僧的法号或别称。
翻译
未曾亲见孝廉的面容,只听闻其贤德之名。为了母亲两次放弃官职,连月俸禄都不愿领取。 中年时家境虽贫,却深爱佛法,专心听讲《楞严经》达十卷之多。时常供养僧人,或请宾头卢下凡,礼诵佛经却未能完全领悟波罗蜜的深意。 九月渡江前往清净的寺庙,向我询问何时能见到昙师。你的心意你自己寻觅不到,天宫的奥秘又怎能知晓。 不要听信沈郎梦中的话语,嵩山与少室山的峰峦碧绿如画,清晰可数。只需面壁静修两三年,自然会有懒融高僧来印证你的修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孝廉对佛法的虔诚与追求,通过放弃官职、专心学佛的行动,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仰。诗中“面壁三两年,自有懒融来证汝”一句,既表达了对修行成果的期待,也体现了对高僧指点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孝廉学佛经历的叙述,传达了对佛法智慧的向往和对修行成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