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

花林春昼寂,独坐意萧然。 园蝶浮暄景,山禽下暝烟。 白头慵拭镜,浊酒不论钱。 自酌邀明月,徘徊益可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然:形容心情孤寂、空虚。
  • 暄景:温暖的阳光。
  • 暝烟:傍晚的烟雾。
  • 慵拭镜:懒得擦拭镜子,指懒散、不修边幅。
  • 浊酒:未经过滤的酒,通常指质量较差的酒。
  • 论钱:计较金钱。
  • 徘徊:来回走动。

翻译

春天白昼,花林中静悄悄的,我独自坐着,心情显得孤寂空虚。 园中的蝴蝶在温暖的阳光中飞舞,山中的鸟儿在傍晚的烟雾中落下。 我懒得去擦拭那白发的镜子,喝着不计较金钱的浊酒。 自己举杯邀请明月共饮,来回走动,更显得我可怜。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春日独坐的场景,通过“花林春昼寂”和“独坐意萧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空虚。诗中“园蝶浮暄景,山禽下暝烟”以生动的自然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孤独感。后两句“白头慵拭镜,浊酒不论钱”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懒散态度和对物质的无所谓。最后,“自酌邀明月,徘徊益可怜”以月为伴,自酌自饮,更显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凄美。

王九思

明代文学家,字敬夫,号渼陂。汉族,陕西鄠县(今户县)人。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进士。选为庶吉士,后授检讨。其间,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等人陆续来北京,相聚讲论,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史称"前七子"。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调为吏部文选主事,年内由员外郎再升郎中。王九思曾任翰林院检讨、吏部郎中。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与刘瑾为陕西同乡,被名列瑾党,降为寿州同知。以诗文名列“前七子”。所著有诗文集《渼陂集》、杂剧《沽酒游春》、《中山狼》(一折),及散曲集《碧山乐府》、《碧山续稿》、《碧山新稿》等。 ► 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