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诗行
忠臣不可为,良臣不可求。
李牧却秦师,功多竟不侯。
朝谗进郭开,夕骨委荒丘。
千金卖社稷,举宗托仇雠。
蒙恬破匈奴,挟箠河南收。
长城五千里,雉堞如云浮。
赵高从中制,片纸下沙丘。
扶苏掩袂啼,一剑死阳周。
合若投胶漆,弃若覆水杯。
捐脰非所难,谁为终国忧。
我欲寄此曲,此曲多悲思。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名将,以抗击秦军闻名。
- 郭开:赵国宦官,因谗言导致李牧被杀。
- 蒙恬:秦国名将,曾率军击败匈奴,修筑长城。
- 赵高:秦朝宦官,权臣,曾控制朝政。
- 扶苏:秦始皇长子,被赵高陷害而死。
- 阳周:地名,扶苏被杀之地。
- 捐脰:指献出头颅,比喻牺牲生命。
- 国忧:国家的忧患。
翻译
忠臣难以有所作为,良臣也难以寻求。李牧曾击退秦军,功劳虽大却未被封侯。朝中谗言进献给郭开,他的尸骨很快就被遗弃在荒丘。用千金出卖国家,全族托付给仇敌。蒙恬曾击败匈奴,收复河南地,修筑五千里长城,城墙高耸如云。赵高从中操控,一纸命令从沙丘下达。扶苏掩面哭泣,一剑死于阳周。关系紧密如胶似漆,一旦抛弃则如覆水难收。牺牲生命并非难事,但谁能终结国家的忧患。我欲寄出这首曲子,这曲子充满悲思。今日我们欢乐相聚,别后请不要相互猜疑。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历史忠臣良将命运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忠良之士遭遇不公的悲愤之情。诗中列举了李牧、蒙恬等历史人物的功绩与悲剧,揭示了忠臣难为、良臣难求的残酷现实。通过对比忠臣与奸臣的命运,诗人深刻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最后,诗人以寄曲表达自己的悲思,并希望朋友们在欢乐相聚之后,不要相互猜疑,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