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行
豫章富奇植,晻冉经大年。
上摩千仞霄,下荫百顷田。
飞羽无窥地,栖足莫睹天。
精灵若附冯,风雷自樛缠。
东都宏制作,制作首明堂。
万材悉以周,所希在栋梁。
一经匠氏顾,宁辞剪刈伤。
毁质应世求,两重竟何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豫章:古地名,今江西省南昌市一带。
- 晻冉:时间渐渐过去的样子。
- 大年:指长寿。
- 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为八尺。
- 飞羽:指飞鸟。
- 附冯:依附。
- 樛缠:缠绕。
-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地方,象征国家的重要建筑。
- 匠氏:指工匠。
- 剪刈:剪除,割去。
- 两重:双重的意思。
翻译
豫章之地富饶而奇特,树木历经漫长的岁月。它们高耸入云,可达千仞之高,下方则荫蔽着广阔的田野。飞鸟难以触及地面,栖息之处更是难以窥见天空。它们的精灵仿佛依附其上,风雷自然缠绕其间。
东都(洛阳)宏伟的建筑,首先建造的是明堂。所有的材料都被用来建造,所追求的是成为栋梁之材。一旦被工匠看中,又怎能逃避被剪裁的命运。为了适应世人的需求而改变形态,这种双重的身份最终又该如何自处。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豫章地区奇特树木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大、古老和神秘的特质。诗中“上摩千仞霄,下荫百顷田”形象地描绘了树木的高大和荫蔽之广,而“飞羽无窥地,栖足莫睹天”则进一步以飞鸟的视角,增强了树木的高耸入云之感。后文转向对东都明堂建造的叙述,通过“一经匠氏顾,宁辞剪刈伤”表达了树木被选中作为栋梁之材的无奈与牺牲,以及为了适应世用而不得不改变本性的悲哀。整首诗既赞美了自然的伟大,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蕴含了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