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行

豫章富奇植,晻冉经大年。 上摩千仞霄,下荫百顷田。 飞羽无窥地,栖足莫睹天。 精灵若附冯,风雷自樛缠。 东都宏制作,制作首明堂。 万材悉以周,所希在栋梁。 一经匠氏顾,宁辞剪刈伤。 毁质应世求,两重竟何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豫章:古地名,今江西省南昌市一带。
  • 晻冉:时间渐渐过去的样子。
  • 大年:指长寿。
  • 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为八尺。
  • 飞羽:指飞鸟。
  • 附冯:依附。
  • 樛缠:缠绕。
  •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地方,象征国家的重要建筑。
  • 匠氏:指工匠。
  • 剪刈:剪除,割去。
  • 两重:双重的意思。

翻译

豫章之地富饶而奇特,树木历经漫长的岁月。它们高耸入云,可达千仞之高,下方则荫蔽着广阔的田野。飞鸟难以触及地面,栖息之处更是难以窥见天空。它们的精灵仿佛依附其上,风雷自然缠绕其间。

东都(洛阳)宏伟的建筑,首先建造的是明堂。所有的材料都被用来建造,所追求的是成为栋梁之材。一旦被工匠看中,又怎能逃避被剪裁的命运。为了适应世人的需求而改变形态,这种双重的身份最终又该如何自处。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豫章地区奇特树木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大、古老和神秘的特质。诗中“上摩千仞霄,下荫百顷田”形象地描绘了树木的高大和荫蔽之广,而“飞羽无窥地,栖足莫睹天”则进一步以飞鸟的视角,增强了树木的高耸入云之感。后文转向对东都明堂建造的叙述,通过“一经匠氏顾,宁辞剪刈伤”表达了树木被选中作为栋梁之材的无奈与牺牲,以及为了适应世用而不得不改变本性的悲哀。整首诗既赞美了自然的伟大,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蕴含了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思考。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