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热篇
常年游燕复游楚,今年坐啸郧山阿。
常年六月犹褦襶,今年五月头仍科。
六月褦襶不道苦,翻道科头未易过。
赤龙频顿羲叔辔,金翅欲扫尼连河。
未必襄王行暮雨,由来汉渚有蒸波。
老夫弄水聊自解,忽照霜鬓胡其多。
炎凉世态日千变,燄灭欲火时成魔。
兰台大风吹汗漫,峨眉积雪寒嵯峨。
纵令有梦不解到,据梧斗室时婆娑。
天大洪垆销玉液,柰此清凉一点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褦襶(nài dài):古代指斗笠,这里形容夏天炎热。
- 科头:光着头,不戴帽子。
- 赤龙:神话中的火龙,比喻炎热的天气。
- 羲叔: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羲和的弟弟。
- 金翅:神话中的鸟,比喻疾风。
- 尼连河:古代河流名,这里比喻热浪。
- 襄王:指楚襄王,这里借指楚地。
- 汉渚:汉水之滨。
- 燄灭欲火:熄灭的欲望之火。
- 兰台:古代官署名,这里泛指官场。
- 峨眉:山名,这里泛指高山。
- 嵯峨(cuó é):形容山势高峻。
- 据梧:依靠梧桐树。
- 婆娑:形容舞动的样子。
- 洪垆:大火炉。
- 玉液:比喻清凉的饮料。
翻译
常年我游历燕地又游历楚地,今年却坐在郧山之旁吟咏。 往年六月还戴着斗笠不觉苦,今年五月就已经光着头难以忍受。 六月戴着斗笠不觉得苦,反而觉得光着头更难熬。 赤龙频频让羲叔的辔头停顿,金翅鸟想要扫过尼连河的热浪。 未必是襄王在暮雨中行走,而是汉水之滨有蒸腾的热波。 我玩弄着水来解暑,忽然看到水中映出的白发如此之多。 炎凉世态每天都在变化,熄灭的欲望之火时常成为心魔。 兰台之上大风吹过汗漫,峨眉山上积雪寒冷而高峻。 即使有梦也无法解到,只能依靠梧桐树在斗室中舞动。 天大的火炉销熔着玉液般的清凉,奈何这清凉一点也无。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常年游历与今年坐啸的不同体验,描绘了酷暑难耐的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神话意象和自然景观,如赤龙、羲叔、金翅、尼连河等,来比喻炎热的天气和内心的烦躁。同时,通过对兰台、峨眉的描绘,表达了世态炎凉和人生沧桑的感慨。最后,诗人以天大洪垆销玉液的比喻,抒发了对清凉的渴望,却无奈于现实的酷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贞的其他作品
- 《 闻家弟乞休不遂有感 》 —— [ 明 ] 王世贞
- 《 又题庚寅元日 》 —— [ 明 ] 王世贞
- 《 朔日邑送薪盈庭感而有赋 》 —— [ 明 ] 王世贞
- 《 慧山东园为王光禄家物余再过之矣复以与比部曹安二山人曹王二太学一游即事有述 》 —— [ 明 ] 王世贞
- 《 张将军要余与沈令尹潘林曹三子骏儿同泛海时风日清美颇穷胜槩乐而赋之 》 —— [ 明 ] 王世贞
- 《 汉铙歌十八曲朱鹭 》 —— [ 明 ] 王世贞
- 《 月夜偕体干太仆过饮丰乐亭 》 —— [ 明 ] 王世贞
- 《 石丈拱辰抱西河之戚今闻后房有旦夕就馆者寄此祝之 》 —— [ 明 ] 王世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