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山行

唐尧厌九有,授舜中复疑。顾谓许武仲,为我一代治。 对坐平阳宫,北风吹茅茨。武仲仰天笑,咄嗟长眉儿。 吾宁箕山饿,如此天下安用之。富贵日以浓,志意日以移。 老聃长守藏,仲尼但栖栖。前人自尊,后人愈卑。大鹏横空,鹪鹩一枝。 鹓雏徘徊,误嚇老鸱。所怜寂寂挂瓢意,犹有千秋清颍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箕山:山名,相传为古代隐士许由隐居之地。
  • 唐尧: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君主。
  • 九有:指九州,古代中国的九个行政区域。
  • 授舜:将帝位传给舜。
  • 许武仲:即许由,古代隐士。
  • 平阳宫:古代宫殿名。
  • 茅茨:茅草屋顶。
  • 咄嗟:叹词,表示惊讶或不满。
  • 长眉儿:指许由,因其长眉而得名。
  • 箕山饿:指许由宁愿在箕山饿死,也不愿接受帝位。
  • 老聃:即老子,道家创始人。
  • 仲尼:即孔子,儒家创始人。
  • 大鹏:传说中的大鸟,象征志向远大。
  • 鹪鹩:小鸟,象征志向微小。
  • 鹓雏:凤凰的幼鸟,象征高洁。
  • 老鸱:老鹰,象征世俗。
  • 挂瓢:古代隐士的象征,表示隐居不问世事。
  • 清颍:清澈的颍水,象征清高。

翻译

唐尧厌倦了统治九州,打算将帝位传给舜,但心中仍有疑虑。他回头对许由说,你能帮我治理这个时代吗?

许由坐在平阳宫中,北风吹过茅草屋顶。他仰天大笑,对唐尧说,我宁愿在箕山饿死,这样的天下有什么用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富贵日益浓厚,但志向却日益消逝。老子和孔子,一个坚守道藏,一个四处奔波。前人自尊,后人却越来越卑微。大鹏鸟在空中翱翔,而鹪鹩只占据一枝。凤凰的幼鸟徘徊不定,却被老鹰误以为是威胁。

我可怜那寂寂无闻的挂瓢之意,但仍有千秋清颍水知道我的清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唐尧与许由的对话,展现了许由宁愿隐居也不愿接受权力的决心。诗中通过对老子和孔子的对比,以及大鹏与鹪鹩、鹓雏与老鸱的比喻,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权力和名利的淡漠,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最后,以挂瓢和清颍水的意象,寄托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坚持和对现实世界的批判。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