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美需次不调于秋夜倡和有庾公南楼之思走笔为答时予有岭右命
北游吾弟困长安,南徙而兄老一官。
欺客秋风生裋褐,误人春事在弹冠。
莫誇同调兰金易,纵得时名桂玉难。
俗杀武昌中夜月,庾公那自折腰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需次:按次序等候。
- 不调:不和谐,不协调。
- 庾公南楼:庾公即庾亮,南楼指庾亮在武昌的南楼,后成为文人雅集的代称。
- 走笔:迅速地写。
- 岭右:指岭南地区,即今广东一带。
- 北游:向北旅行或居住。
- 南徙:向南迁移。
- 老一官:指长期担任某一官职。
- 秋风生裋褐:秋风使得粗布衣也显得单薄。
- 春事在弹冠:春事指春天的活动,弹冠指准备做官,这里指春天的活动与做官的准备相误。
- 同调兰金易:同调指志同道合,兰金指高贵的品质,易指容易。
- 桂玉难:桂玉指美好的事物,难指难以得到。
- 俗杀:俗世所杀,指被世俗所束缚。
- 中夜月:半夜的月亮。
- 折腰看:弯腰观看,这里指低头屈服于世俗。
翻译
我北游的弟弟困居长安,我南迁而兄长却老于一官。秋风使得粗布衣也显得单薄,春天的活动与做官的准备相误。不要夸耀志同道合的高贵品质容易得到,纵然有时名声美好也难以得到真正的桂玉。世俗束缚了武昌半夜的月亮,庾公又怎会自甘低头屈服于世俗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兄弟分别的感慨以及对世俗的批判。诗中,“北游吾弟困长安,南徙而兄老一官”描绘了兄弟二人的不同境遇,透露出无奈与感慨。后句通过对秋风、春事的描绘,进一步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结尾以庾公南楼之思,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蔑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不屈的个性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