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嗟篇
吁嗟得为人,生世胡不宜。
瞽行趋荆棘,侧足舍周逵。
谁谓八纮广,束身渐如丝。
越舟而向北,齐辕而更西。
盻睐绝穷途,安得展光辉。
汎汎江湖萍,预欲远相期。
明月虽有光,不照浊水泥。
与世既殊适,吁嗟竟安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吁嗟(xū jiē):叹息声,表示哀叹或感慨。
- 生世: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 瞽行(gǔ xíng):盲目行走。
- 侧足:侧身站立,形容处境困难,不敢正立。
- 周逵(kuí):四通八达的道路。
- 八纮(hóng):古代传说中八方极远的地方,比喻广阔的空间。
- 束身:束缚自己,形容受到限制。
- 盻睐(xì lài):目光所及,这里指寻找出路。
- 汎汎(fàn fàn):漂浮的样子。
- 殊适:不同的适应,指与世不合。
翻译
唉,叹息啊,能够成为人,为何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却如此不合适。 盲目地在荆棘中行走,侧身站立在四通八达的道路旁。 谁说世界广阔,我却感到自己被束缚得越来越紧。 越过舟船向北去,改变方向向西行。 寻找出路却看不到尽头,怎能展现我的光辉。 像漂浮在江湖中的浮萍,想要远行却难以预料。 明月虽有光,却照不到浊水中的泥。 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唉,我终究该何去何从。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和感慨。诗中,“吁嗟”一词开篇,奠定了全诗的哀怨基调。诗人通过“瞽行趋荆棘”、“侧足舍周逵”等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世间的艰难处境。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明月虽有光,不照浊水泥”的比喻,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