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癯老人九景诗和毕松坡大宰韵长林社谕

何处山家景最幽,金城珠树印沧洲。 参差楼阁慈云合,掩映溪山法雨浮。 炎暑何能侵此地,清凉祇拟对新秋。 独怜河朔为流者,何处相期汗漫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山癯(qú):山中的隐士。
  • 金城珠树:比喻美丽的景色。
  • 印沧洲:留下深刻的印记。
  • 参差(cēn cī):不齐的样子。
  • 慈云:比喻佛法广大如云。
  • 法雨:比喻佛法如雨,滋润众生。
  • 炎暑:炎热的夏天。
  • 清凉:凉爽宜人。
  • (qí):只,仅。
  • 新秋:初秋。
  • 河朔:黄河以北地区。
  • 流者:流浪者。
  • 汗漫游:漫无目的的游荡。

翻译

何处是山中隐士的居所,景色最为幽美?金色的城池,珍珠般的树木,在沧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楼阁参差不齐,慈云聚集,溪山掩映,法雨飘浮。炎热的夏天如何能侵扰这片土地?这里只有凉爽,仿佛只为了迎接新秋的到来。唯独可怜那些在河朔流浪的人们,不知何处是他们相约漫游的地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山中隐居的幽美画卷,通过“金城珠树”、“慈云法雨”等意象,展现了隐士居所的超凡脱俗。诗中“炎暑何能侵此地,清凉祇拟对新秋”一句,既表达了隐士居所的清凉宜人,也暗含了对世俗炎热的超脱。结尾的“独怜河朔为流者,何处相期汗漫游”则流露出对流浪者的同情,以及对自由漫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由的渴望。

王弘诲

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