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

绀宇岧峣锁翠岑,明霞宿露净朝阴。 慈航能度江天阔,法界偏依水府深。 海月熹微窥佛相,河沙寥寂印禅心。 朅来欲问无生灭,徙倚空门漏转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绀宇:指佛寺。绀(gàn),青中带红的颜色,常用以形容佛寺建筑的色彩。
  • 岧峣:形容山势高峻。岧(tiáo)。
  • 翠岑:青翠的山峰。
  • 明霞:明亮的霞光。
  • 宿露:夜晚的露水。
  • 慈航:佛教用语,比喻佛法如船,能救度众生脱离苦海。
  • 法界:佛教术语,指宇宙万物及其规律。
  • 水府:指水中的神灵居所,这里比喻佛法深邃如水府。
  • 海月:海上的月亮,这里比喻佛的智慧。
  • 熹微:微弱的光亮。
  • 佛相:佛的形象。
  • 河沙:比喻极多的数量,佛教中常用以形容宇宙间的事物无量无边。
  • 寥寂:寂静无声。
  • 禅心:修禅的心境。
  • 朅来:忽然来到。朅(qiè)。
  • 无生灭:佛教术语,指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
  •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 空门:佛教的别称,因佛教认为世间万物皆空,故称。
  • 漏转沉:指时间的流逝。漏,古代计时器;沉,指时间渐渐过去。

翻译

佛寺高耸入云,四周环绕着青翠的山峰,明亮的霞光与夜晚的露水共同净化了早晨的阴霾。佛法如慈航,能够渡过宽阔的江天,其深邃如同水府,偏能依附于宇宙万物之中。海上的月亮微弱地照见佛的智慧,河沙般无量的事物在寂静中印证了禅心。忽然来到这里,想要探寻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却在佛教的空门中徘徊,感受着时间的流逝。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佛寺的庄严与佛法的深邃,通过自然景象与佛教意象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诗中“绀宇岧峣”、“明霞宿露”等词句,既展现了佛寺的宁静与超脱,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清净与追求。末句“朅来欲问无生灭,徙倚空门漏转沉”则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终极问题的思索,以及在佛法中寻求答案的渴望。

王弘诲

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