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鲁侯:指鲁国的君主。
- 祈政术:祈求治理国家的方法。
- 尼父:指孔子,又称尼父。
- 从弃捐:被抛弃。
- 汉主:指汉朝的皇帝。
- 思英才:渴望得到杰出的人才。
- 贾生:指贾谊,汉代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
- 被排迁:被排斥和贬谪。
- 始皇:指秦始皇。
- 重韩子:重视韩非子,韩非是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
- 及睹乃不全:等到看到时已经不完整,指韩非子被秦始皇所杀。
- 武帝:指汉武帝。
- 爱相如:喜爱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
- 既徵复忘贤:曾经征召却又忘记了他的贤能。
- 贵远世咸尔:尊贵的人总是这样。
- 贱今理共然:卑贱的人也是同样的道理。
翻译
鲁国的君主祈求治理国家的方法,孔子却被抛弃。汉朝的皇帝渴望得到杰出的人才,贾谊却被排斥和贬谪。秦始皇重视韩非子,但等到看到他时,韩非子已经被杀害。汉武帝喜爱司马相如,曾经征召他却又忘记了他的贤能。尊贵的人总是这样,卑贱的人也是同样的道理。这才知道古代的君主,很难以当年的标准来效仿。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上几位君主对待贤才的不同态度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君主用人的批判和对贤才命运的同情。诗中提到的鲁侯、汉主、始皇、武帝,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君主,他们在对待贤才的态度上各有不同,但都未能真正珍惜和利用人才。诗人通过这些历史故事,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用人不公的忧虑和对贤才被埋没的惋惜。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传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